針對周陽的第二輪封殺……
沒有任何雷聲。
亦沒有任何雨點。
或許是渴望電影票房再高一點,或許是為了【天娛】上市前的最後一仗做準備。
【天娛】最終並沒有配合著【華影國際】將《人在江湖》這部電影剔除對這兩家“背叛”的院線的合作。
他們需要票房!
電影公司上市前最燦爛的業績就是票房!
《人在江湖》這部電影的票房,無疑是最直觀的數據!
儘管港島、台島電影圈裡,很多電影人都很不滿,有些小情緒。
但在這個節骨眼上,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到公司的上市股價和未來。
【天娛】高層對待那邊,始終保持著安撫態度。
“讓他們蹦躂一會吧!”
“他們不會一直火的。”
“等到他們電影不火了,一切都好說!”
類似的話語,最終將那些情緒壓了下去。
所有人懷著憤怒,等待著周陽的失利。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
冬日的肅殺,終於遠去,天氣漸暖。
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月中旬,華夏電影圈發生了兩件大事。
對於【天娛】而言,更是錦上添花的大事!
第一件是在無數電影人的注視下,《人在江湖》這部電影轟下了接近2.7億人民幣的票房!
上映接近一個月,日票房已經跌至300萬左右,但熱度依舊。
第二件事是,【柏林國際電影節】那邊傳來了一條消息。
那就是,多方麵消息都確認《人在江湖》這部電影入圍了該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成為千禧年以後,第一個入圍該競賽單元的導演。
……
2004年之前,華夏電影在國際影展上的表現並不算特彆突出,甚至用“顆粒無收”這四個字來形容,都不為過!
千禧年之前,陸陸續續有華夏導演帶著電影入圍到三大電影節的現場裡……
千禧年之後,華夏電影仿佛一下就遭到詛咒一樣,除了“特彆展映”環節亮相,成為媒體焦點以外,壓根就沒有任何一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儘管如此,對於國際三大電影節的狂熱,卻依舊深深地烙印在五代導演的內心深處……
華夏電影人而言,柏林電影節(以及戛納、威尼斯)不僅是展示作品的平台,更是一種“國際認可”的象征!
對於華夏導演而言,走出國際,被歐美所認可,並站在至高的藝術殿堂上,和歐美導演肩並肩,這是一種至高榮耀!
就算沒有站在至高的藝術殿堂上,去亮個相也是倍有麵子的事情,回來的時候,你不寫幾篇站在紅毯前搔首弄姿的新聞,你都對不起自己!
而這一次……
當聽到《人在江湖》疑似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瞬間,整個電影圈都沸騰!
各大報紙緊急撤換原定頭版,用加粗紅字標題爭相報道:“《人在江湖》破冰柏林!華夏電影4年首闖主競賽!”
與此同時,《人在江湖》電影劇本到電影殺青的一係列新聞全部都被翻了出來,甚至還有導演李正濤早先年為了電影嘔心瀝血的經曆,被大炒特炒,配上“從草根到國際!揭秘柏林風雨十二年”等煽情文案,甚至無數人第一時間將李正濤譽為“東方的電影明珠”……
一條條新聞報導圍繞著《人在江湖》大寫特寫……
一夜間!
竟是滿城風雨!
……………………………………
2月18日。
距離【柏林國際電影節】公布最終的名單,僅剩下7天不到時間了。
對於國際電影節。
沈龍內心深處永遠都有帶著一絲渴望的濾鏡。
在他上燕影學院的時候,他就曾經想過,有那麼一天,自己能夠登上國際電影節的舞台!
縱然沒有登上舞台,沒有入圍,但隻要自己的電影,能夠在電影節上放那麼一小段,他都覺得此生無憾。
《迢人》的成功……
《山村老屍》的台島之行……
將這種塵封的渴望感,最終湧上了心頭,於是,他默默地離開了公司,帶著團隊走向了偏遠的山區。
《礦井》這部電影,就是在那個時候,應運而生。
為了這部電影,他帶著團隊呆在礦山上,呆了接近一個月,用風餐露宿來形容,都不為過……
這部電影,他傾注了無數的心血!
這期間,他非常的偏執,將所有的工作人員都集中起來,以他要求的方式拍攝著。
這期間,或許是因為他的偏執和瘋狂,攝影師受不了跑了、演員受不了跑了,電影一度陷入了擱淺……
拍攝期間,亦聽到了礦塌陷的聲音,一度麵臨著生命危險!
但,最終還是拍完了!
他帶著這部作品,興衝衝地報名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審核通道,並且通過各種因【迢人:重啟】而建立起來的關係,想儘辦法聯係著海外的評委,甚至親自去往了德國柏林用各種方式推銷著他的這部作品,渴望被看到,被認可……
然而,奇跡,怎麼可能會隨隨便便就降臨到普通人身上?
【抱歉,您的作品,尚未入圍。】
沈龍默默地看著郵箱,郵箱裡,出現了一行英文。
看到這的時候,沈龍雖然有些失望,但想想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