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素裹,萬裡雪白。
王齊誌扶著欄杆,雙眼空洞無神。指縫裡的煙頭已燒到了海綿,卻渾然不覺。
突然,他激靈的一下,使勁的甩手。
林思成看了一眼,遞上了濕巾。
王齊誌接過來,捂住起了泡的手指,眉頭皺了一下:“嶽父固然說過,曆史要夠悠久,社會影響力要大,覆蓋麵要廣。但林思成,沒必要覆蓋十省市,二三十個窯口之多吧?”
林思成低著頭:“老師,多走一走,學一學,準備全麵一些,到時候成功的把握也要大一些。”
“我知道!”王齊誌點頭,“但是林思成,時間夠不夠?”
之前還不覺得,但嶽丈的一個電話,突然就有了火燒眉毛的感覺?
河博已到申請到了省一級,想來最多三五月半年,就能列入省級目錄。
上博更是一騎絕塵,等文化部“須列入省級目錄滿兩年”的年限一到,就能向國家級部門申報。
甚至於不止這兩家,景德禦窯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以及複旦大學文博係,基本都已經達到市級評審合格,向省級部門申報的階段。
而西大,自己和林思成,才剛剛立項?
王齊誌看了看手裡的考察計劃書,一臉愁苦:
耀州窯(陝西),平定窯(山西)、長沙窯(湖南)、邢窯(河北)、景德鎮(江西)、登封窯(河南)、婺州窯(浙江)……
照這麼看,林思成不把全國的知名窯口跑一遍,絕不罷休?
好久,他撓了撓眉心:“林思成,基本功搞紮實點,技術準備的充分一點,確實沒錯,但你也不能太實心眼……我要說實話:你師公是怕我投機取巧走捷徑,才說的那麼嚴重,你信不信?”
林思成默不作聲。
因為單局長的說的那些絕非危言聳聽:就像上博,04年申遺試行辦法剛出台的時候就開始申報。那時還沒有區、市、省、國家的等級限製,更沒有年限限製。
結果申報一次,被打回來一次,再申報一次,又被打回來一次。
主要原因,和現在的王齊誌的心態一模一樣:怕被人搶了先,偷機取巧走截徑。基本是哪個有名哪個貴,我就申報哪個:先是青花瓷,然後明清禦瓷,第三次又加了個宋瓷。
其次,也有研究成本,時間跨度,人力、物力、經費等等方麵的考慮,所以項目的覆蓋麵不夠廣,大眾認可程度不夠高。
卻忽略了申遺的核心:延續文明基因,強化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歸屬感,乃至打造國際名片,增加國際影響力,提升國際話語權。
說直白點,禦瓷和宋瓷,流傳下來的有幾件,大眾見過的又有幾件?
所以,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從第一次申報的2004年,磕磕絆絆,跌跌撞撞,整整蹉跎十七年,直到2021年才申報成功。
至於河博,連續折戟兩次,後麵直接放棄了。
所以,林思成就覺得:磨刀不誤砍柴工,與其屢敗屢戰,還不如直搗黃龍。
也沒必要和上博、河博爭一時長短,初審、複審都是統一時間,又不是誰申報的早,誰的成功率就高?
想了想,林思成耐心解釋:“老師,初期確實慢一點,但基本一年左右,考察學習就能告一段落。那時市裡肯定已經通過了,同步申請省一級,再按年限要求:滿兩年後,也才是2010年,時間剛剛好……”
“老師你要還不放心,那我考察我的,你申報你的。前麵的一年,再加之後的這兩年,三年時間,肯定能考察完……實在不行,那你先走走後門:先入省級目錄,然後一點點的補充資料,逐步完善傳承譜係……”
“我當然知道怎麼操作,林思成,我擔心的是十多二十幾種窯口,一跨就是好幾個朝代,你能學得過來嗎?”
王齊誌左右瞅瞅,壓低聲音,“區市兩級肯定沒問題,也沒必要,省一級也不是不能運作,但到了京城……你老師我想幫你做個弊,都沒辦法?”
林思成哭笑不得:哪需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