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李家莊,曾經有一對姐妹花,姐姐叫謝寶琳,妹妹叫謝寶儀,是外來戶。
要說這對姐妹花,不僅長相出眾,氣質也是一等一的好,十裡八鄉的媒人都快踏破了老謝家的門檻。
好不容易等到姐姐謝寶琳有了出嫁的心思,消息頓時散開,傳遍了周圍大大小小的村子,甚至有很多城裡人也慕名而來。
這謝寶琳挑夫君,一不看出身,二不看相貌,淘汰了無數年輕俊傑,最後挑了一個家有老母,三十歲還是光棍的老實漢子,叫李春和。
無數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說她肯定會後悔。結果謝老頭把那些媒婆都罵了一頓:“我女兒看得順眼,那這門親事我就同意了,你們真是鹹吃蘿卜淡操心!”
後來憑借謝寶琳的手段,夫妻倆開始做起生意,哪曉得那老實漢子也算胸有溝壑,在做生意這行,憑借良好的信譽贏得了口碑,這生意越做越大,日子也過的紅紅火火。
如此過了幾年,謝寶琳生了一對雙胞胎,兩個小子,白白胖胖的好不可愛,夫妻給兩個孩子起名,一個姓李,一個姓謝。
要知道在當時那個愚昧的時代,孩子隻能跟隨父姓,隨母姓會被彆人戳脊梁骨的。
但李春和並不在乎這些。
謝老頭見此,堆滿了笑容。隻要孩子姓謝,那就是老謝家的孫子。封建時代,傳宗接代是非常重要的。
每逢謝老頭侍弄莊稼,旁人都會羨慕的和他嘮上幾句。謝老頭這時便會坐在田邊得意的說:“俺閨女的眼光,那是沒得說。”
眼看著姐姐謝寶琳已經生了孩子,妹妹謝寶儀的婚事也被提上議程。
要說這謝寶儀生性跳脫,模樣比起姐姐還要俊三分,眼光也是高的不行。今年到了十八歲還沒出嫁的心思。在那時候,十八已經是大姑娘了,一般女兒家十五六就會婚配。
謝寶儀可謂是整個謝家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對她那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她不願意出嫁,也就由著她了。
這天,謝寶儀隨姐姐去省城置辦物品,得采買個四五天。
要說緣分真是天注定,在進城第一天她就遇到了意中人。
那人被書店的人趕了出來,狼狽的摔在地上。
謝寶儀性格開朗,見書店老板如此對待一個書生,不禁有些氣憤,於是就要替那書生打抱不平。
仔細問了緣由,原來是書生想要赴考,卻已經沒錢買書,隻能來借書看。可這借書也需要錢,一來二去,書生就連這借書的錢也出不起了。沒有錢書店老板哪還會讓他進門,於是便有了被老板趕出來那一幕。
由於姐姐已經頗有家資,對這個親妹妹又是格外疼愛,所以謝寶儀倒也不缺銀錢。
她領著書生進了屋,把那銀錠子往櫃台上一砸,對那書生說:“你儘管去挑書!”
書店老板見了銀子,頓時眉開眼笑,恭維的話說個不停。
謝寶儀沒理掌櫃的,隻是讓那書生去挑書。
掌櫃的見謝寶儀不理會自己,也不再自討沒趣。
那書生挑完了書,向掌櫃的借了紙筆朱砂,打了欠條,上麵寫明了自己姓甚名誰,家在何處,最後按了手印。
謝寶儀本是隨手為之,根本沒想著他還錢。
可那書生執意如此,不然寧肯不要這書。
掌櫃的一聽,立馬打圓場,說:“小娘子不如就收了這欠條,省的孫公子心裡彆扭,你收了欠條,他也能安心備考不是?”
謝寶儀雖然知道掌櫃的是為了賺書錢,但他所說也有幾分道理,於是就收了欠條。
出了書店,那孫公子攔住謝寶儀,說:“今日多謝姑娘,我孫浩秋後若是得中,必報答姑娘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