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長,那樣的體係實在是太遠了……不過目前,真的要想往體係化的方向發展,預警機是必須先搞的!”
謝威對衛長城那無把門的嘴無語了。
這樣的方案,也往上報?
關鍵部隊那些大佬們居然都覺得這方案可行,準備往這個方向發展。
想法是沒錯的。
問題是沒有基礎啊,技術基礎可以慢慢解決,經濟基礎呢?
“預警機?去年空警一號項目剛下馬……”
王誌恒臉色更苦,“從69年空軍提出研製預警機,啟動926項目,我們先是改裝圖4作為載機平台,後來利用運8作為載機平台……測試過程中,一直都無法消除海麵雜波信號,同時隻能通過語音傳輸空中情報,目標航跡需要人工描繪……”
通過王校長的介紹,謝威才意識到,自己忽略了國內早就已經開始搞預警機了。
在他的印象中,國家搞預警機,是從1992年中國啟動跟以色列關於“費爾康”預警機的談判開始,畢竟這事情隻要稍微對相關信息有關注的人都了解:因為西方的技術封鎖,美國總統克林頓親自施壓,並且以終止軍事援助威脅,以色列單方麵撕毀合同,拒絕向中國提供相關技術跟設備。
中國轉而尋求從俄羅斯引進四架改良版A50預警機。
然而,從大毛引進A50預警機的計劃,也在2002年夏季破產。
還好,在以色列單方麵終止預警機跟雷達係統出口合同後,中國在2000年啟動自主預警機研製,最終在由簡入繁、多路並行的研究策略下,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三個型號同時推進。
謝威並不了解在引進費爾康雷達之前國內的預警機研製項目。
“也就是說,空警一號下馬是因為性能落後加上海麵雜波信號無法消除等因素?”
謝威聽完後,皺起了眉頭。
要是這樣,直接用有源相控陣雷達裝到預警機上的方案,怕是也不太合適。
對方問預警機,謝威的第一反應就是先搞空警200,這款國內難度最低、性能最差的預警機研製起來相對要容易得多。
尤其是以運8作為載機平台,內部空間大,即使因為工藝不夠先進,一些設備大一些也沒有問題。
“聽說你們不僅雷達項目技術先機,連通訊這塊也走在前麵……在這方麵,我們可以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見謝威皺起眉頭不說話,王校長以為謝威在權衡利弊。
按理,十號工程這樣的項目即使不落戶在601跟611這樣專業的戰機研究所裡,也應該在西工大這種航空專業院校。
可上級卻把項目落戶在了哈工大。
“學校在搞有源相控陣雷達,如果脈衝多普勒雷達技術研發進度滯後,將會考慮直接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另外,學校正在研究數字通訊技術……計算機方麵目前還有些欠缺,不過黃令儀先生很快就會帶著她的團隊跟中科院計算機所的骨乾到學校……”
對於王校長提出來的合作,謝威一點拒絕的意思都沒有。
搞出了殲10,如果沒有探測、跟蹤距離更遠的預警機,哪怕現在提前搞出PL15這種射程超遠、性能先進的導彈,也難以展現出真正的威力。
瞧瞧自己那個時代,在國內吃飯都上不了桌,航展隻配在角落待著,隨意一張塑料布遮下機頭的十爺,出去後,在ZDK03預警機的作用下,戰機跟地麵雷達係統、防空係統有效整合成一個整體,不僅操翻了高貴的高盧小姐,也乾翻了北方的肌肉猛男。
預警機,必須搞!
嗯,丟給西工大去搞,這樣大家一起完成體係的建設。
反正能提供的技術基礎,已經告訴了對方。
在這之前既然已經有研製預警機的經驗,隻是性能不行,自己再把空警200、空警500的技術特點說說,完全可以在殲10搞出來的時候,就能通過數據鏈整合成一個整體。
至於融合北鬥係統,怕是得等等。
部隊沒那麼多錢,而國家往航天領域的投入,要等到歐洲宇航局拒絕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後,之前問“去月球乾什麼,能帶來多少回報”的審批部門主管領導們才會意識到,先進技術隻能自己搞。
那時候才是航天快速發展的時期。
“合作搞預警機,你們覺得如何?”
葉明德算是明白為什麼空軍跟總後讓他們來找哈工大了,敢情人家有了這麼多技術。
恰恰這些都是西工大所欠缺的。
學習是肯定要學習的。
何況,哈工大有錢啊。
劉德寶正要答應,謝威急忙在他之前開口:“兩位領導,我們現有的技術項目合作完全沒有問題,貴校如果派遣技術人員來我校交流,我們非常歡迎。十號工程太複雜,學校人手不足,技術欠缺多……”
聽到謝威的話,劉德寶也反應了過來,急忙附和:“是啊,現在學校人手就緊張……而這次十號工程雖然重要,還有個給十號工程配套的更重要的核心機項目。實在抽不出人手搞預警機了。”
開玩笑呢。
現在學校立項的口子要收緊了。
特彆是一些大項目。
搞十號工程就已經讓七機部不少領導乾部很不滿了,甚至警告學校不允許挪用七機部相關項目的研發經費,更不準挪用學校建設經費。
再增加飛機項目?
到時候怕是會氣得七機部的領導們直接殺傷門來,收回學校的項目自主權。
“要不這樣,貴校跟我們相互派遣部分教師?”
王校長並不死心。
西工大手裡可沒有項目自主權,關鍵沒有能賣到國際市場獲得經費的裝備。
西工大沒有自己的完整項目,往往都是跟相關單位合作搞研究,負責某個細分領域的技術,就指著上級單位財政撥款。
“王校長,我們學校的情況你們這幾天也了解,沒有多餘的人手啊。不過我們倒是歡迎貴校派遣優秀教師到學校支援……”
劉書記這會兒變得精明起來。
要哈工大的人?
沒可能的。
哈工大非常歡迎西工大多支援一些航空相關的技術骨乾過來。
“兩位領導,我們在探測技術、自動控製、計算機等方麵可以展開深入合作。另外,如果貴校在光敏元件、芯片等方麵有產品設計,我們下屬的14廠、華峰電子等,可以幫忙生產,從而推向市場……”
謝威知道西工大的難處。
在國家不停削減軍費,部隊各方麵裝備都欠缺的情況下,能往西工大投入的研發經費不多。
“沒問題!”
“具體合作項目,你們可以跟劉書記以及張校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