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林蕭便直接去了玻璃廠。
張富安今天正好來玻璃廠,見到林蕭過來,黝黑的臉上堆滿了笑:“蕭哥,您怎麼親自過來了?有什麼吩咐?”
“富安,今天有新活計。”林蕭也不廢話,從懷裡取出一張圖紙,“讓最好的師傅過來,照著這個,給我吹製一批玻璃罩子。”
張富安接過圖紙,湊近了仔細看。圖紙上畫的是一個梨形的空心玻璃器皿,一頭圓潤,另一頭則收窄,末端還帶著一些奇怪的螺紋狀結構。
他琢磨了半天,也沒看明白這是個什麼玩意兒。
“蕭哥,這……這是做什麼用的?”張富安憨厚地撓了撓頭。
這形狀,不像杯子不像碗,也不像他們之前做的那些精美玻璃器皿。
“先彆問那麼多,照做就是,精度要高,玻璃要薄而均勻,特彆是這個底部。”林蕭指著圖紙上收窄的部分強調道。
“好嘞!蕭哥您放心!”張富安雖然不明白,但對林蕭的吩咐向來是無條件執行。
他立刻吆喝著找來了廠裡手藝最精湛的幾個老師傅。
林蕭在一旁親自盯著,不時指點。
這燈泡的玻璃外殼看似簡單,但對氣密性和均勻度要求極高,尤其是燈頸部位與燈頭金屬的連接,更是關鍵。
老師傅們雖然經驗豐富,但初次接觸這種怪異的造型,也是小心翼翼,廢了好幾爐料,才逐漸掌握了訣竅。
看著一個個晶瑩剔透、形狀標準的梨形玻璃罩被吹製出來,在特製的模具中慢慢冷卻定型,林蕭滿意地點了點頭。
玻璃罩有了,接下來便是核心的燈絲和內部結構。
林蕭讓張富安清空了一間單獨的工坊,又找來一些銅片、細銅絲以及一些他事先準備好的特殊材料。
關上房門,林蕭便開始動手。
他先是將細銅絲小心翼翼地拉伸、盤繞,製作成特定的螺旋形狀。
這個時代沒有鎢絲,他隻能用係統知識中一些相對容易獲取的材料替代,製作出能夠發光發熱的碳化燈絲。
接著,他將製作好的燈絲固定在銅片引腳上,再小心地將引腳穿過玻璃罩底部預留的小孔,最後用特製的封接材料將玻璃罩底部封死,並抽離內部的空氣,形成簡易的真空。
整個過程,林蕭做得一絲不苟,神情專注。
他雙手穩定,動作精準,仿佛做了千百遍一般。
半個時辰後,林蕭拿著幾個形狀古怪,裡麵有著黑色細絲的玻璃“梨子”走了出來。
“蕭哥,這……這就是您要的?”張富安看著這幾個其貌不揚的東西,完全不明白其價值。
“嗯,實驗品。”林蕭將燈泡小心包好,“讓人把這些送到我府上,仔細些,彆碰壞了。”
交代完畢,林蕭便回了郡守府。
一回到府邸,林蕭立刻吩咐下去:“去,把李德全、宋清和、孫明德、王建等人都叫來議事廳,我有要事宣布。”
很快,李德全、宋清和、張富安、孫明德、王建等一眾核心成員陸續抵達議事廳。
眾人見林蕭神色鄭重,都有些好奇,不知林蕭又有何驚人之舉。
顏若曦、顏若彤、柳如煙、裴雪衣等女眷們聽到動靜,也按捺不住好奇,紛紛前來。
她們知道,林蕭每次召集這麼多人,定然是有大事發生,或者又有什麼新奇玩意兒要麵世了。
林蕭沒有坐在主位,而是站在議事廳中央的一張大空桌旁。
桌子上,已經擺放了一些他事先準備好的東西:幾塊磁石,一卷亮晶晶的銅線,還有一些木頭架子和鐵片。
“都到齊了。”林蕭目光掃過眾人,微微一笑,“今日叫大家來,是想讓你們見證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