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進宮,國將不寧!”
“屬於我陰陽家姚廣的亂世,來臨了!”
“這一次,我要拿回屬於我的一切!”
紅斑中年男子姚廣神情癲狂。
有路人遠遠瞧見他,都覺得此人多半是神經病。
他確實有病。
癲狂過後,姚廣盯著眼前的黃河,喃喃瘋笑道:“儒聖問世……當然需要賀禮啊……”
“黃河決口,水淹開封……也不知這個賀禮,咱們的小儒聖可否會喜歡。”
京城。
鄭家。
崔峴被朝野上下攻訐。
身為崔峴的師祖,首輔鄭霞生此次同樣身陷囹圄,被彈劾的奏疏淹沒。
按照本朝不成文的官場規矩,鄭霞生遞交了辭呈奏疏。
但,這次的事態顯然更加嚴峻。
因為次輔陳秉,和內閣其餘一眾閣臣,同樣跟著請辭了。
閣老們集體撂挑子,皇帝當然不批。
微妙的是,首輔鄭霞生請辭的折子,陛下並未第一時間給予答複。
這其中隱隱釋放出的信號,令陳秉一黨十分振奮。
鄭霞生,怕是要倒了!
但居家的鄭首輔卻沒有想象中頹廢驚慌。
他在書房裡,細細閱讀《開封邸報》,滿目驚豔。
稍晚一些時候。
一位仆從悄悄進來,低聲道:“閣老,司禮監傳話來,陛下今日收了一封信。”
鄭霞生眼睛眯起來,笑道:“知道了。”
如今彈劾小崔峴的奏折,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這個時候,陛下還願意收小崔峴的信,本身就能說明很多問題。
鄭霞生捏著《開封邸報》,複盤自家小徒孫披馬甲出南陽、送孟津祥瑞、救蕭震、與陛下通書信等一係列高級操作,歎為觀止。
今日回頭看,才知小崔峴步步為營,走得多麼漂亮。
“鬨吧,鬨吧,最好鬨得越大越好……想不到喲,我鄭霞生的徒孫,兼‘嶽麓係’接班人,竟能身處政黨漩渦,卻跳出政黨之外……另走一條孤臣純臣的路子……這找誰說理去。”
嘉和皇帝收到‘筆友來信’的次日。
終於宣布上朝。
不出意外,朝堂之上,袞袞諸公爭先出列,第一時間對崔峴開團。
他們背地裡對這個14歲的少年有多忌憚,此刻就有多憎恨。
甚至連許多鄭霞生黨派的官員,都因利益問題倒戈,將矛頭對準崔峴。
“14歲掌院,荒謬!”
“陛下,此人該死!”
“褻瀆《尚書》,刺孟問孔,是為大不敬,應革其功名!”
金鑾殿上,嘉和皇帝麵無表情,瞧不出喜怒,始終不發一言。
殿下。
陳秉站在群情激奮的百官之中,似乎是睡著了。
直到——
一位正二品緋袍高官出列。
朝堂群臣噤聲,齊齊看過來。
此人國字臉,約莫50歲左右,表情不怒自威,任督察院左都禦史,正二品,大名趙汝庚。
眾所周知,‘崔峴開封辯經’事件中,古文經學派顏麵大跌,淪為笑柄。
但更大的笑柄,其實是‘嶽麓係’政黨。
桓應仿佛昏了頭,死前將嶽麓山長之位,傳給14歲的稚子。
嶽麓係的‘天’塌了一半。
而眼前這位趙汝庚趙大人,便是‘苦主’——
他是嶽麓學子,如今‘嶽麓係’政黨在朝堂的話事人。
“啟奏陛下:春風已遠,杏壇猶溫。臣每憶桓師手植紫藤,總不忍見新枝無依。”
“山長臨終既作青鳥之托,想必窺見我等未見之機。為人弟子者,豈可違逆春風遺韻?”
“縱有疑竇,亦當效曾子三省——師誌可承?學脈可續?文光可熾?”
趙汝庚這番話,聽得滿朝群臣齊齊皺眉,大為震驚。
瘋了?
嶽麓係打算捏著鼻子認了這位‘稚子院長’?
然而。
隻聽趙汝庚話音一轉,繼續道:“陛下可憶老山長當年?棄春闈如敝履,守杏壇若圭璋。今擇此子承其誌,正是薪火相傳之妙契。”
“昔孔子設教洙泗,豈因功名?倘使少年專精訓詁,三年後或成當代伏生。若強令其逐鹿科場,反恐兩失之。”
“使天下士子,知朝廷重學統尤勝科名,豈非盛世佳話一樁?”
“承師誌,續學脈,熾文光。既得三昧,何須複論科場得失。”
“若使少年院長能令嶽麓續傳聖學,便是對先師最好的蓼莪之思。”
“故,臣鬥膽提議:可令崔峴暫領院事,若三年後學脈昌盛,便是天意;若才力不逮,屆時易職未遲。”
此話說完,滿朝俱靜。
趙汝庚,當真好手段!
妙啊!
一直閉眼假寐的次輔陳秉出列,正色道:“少年才俊當效文中子設教河汾,使聖學光被天下,豈必效尋常舉子覓封侯?”
次輔的話,令百官回過神來,紛紛默契跟進。
“昔伏生九十傳《尚書》於晁錯,何曾以官爵論功?今嶽麓一脈傳承,尤重於此。”
“《禮記》雲‘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今觀崔峴之過人學識,正當專司教化本業。”
“洛陽賈生廿歲召為博士,然終老於太學——豈非昭示學統政途本有殊途?”
“使天下知朝廷重學統尤勝科名,正可彰陛下崇儒之至意。”
一時間,百官其樂融融,氣氛融洽。
甚至‘失心瘋’般改口,稱讚崔峴。
可這些人,表麵說的話有多漂亮,其中隱藏的深意,就有多惡毒!
袞袞諸公,滿朝勳貴合力,鑄就一柄殺人不見血的無上鋼刀——
悍然斬斷了崔峴的青雲功名路!
仕途無望,新學革新就如空中樓閣,霎時便塌了。
至於先讓此人暫接山長之位——那不是還有三年‘考察期’嗎?
都不用他們使絆子,開封的‘文人暴亂’,都能把崔峴折進去!
更彆提,還有道、釋兩家虎視眈眈!
朝堂百官互相暗中對視,得意心照不宣。
金鑾殿上。
嘉和皇帝似是笑了笑,而後道:“既如此,便依諸位愛卿所言。”
當日朝會結束後。
一個震驚瞠目的消息迅速傳開:擁有曠世學識,才情無雙的絕世才子崔峴,仕途之路被斬斷。
誰聽了不唏噓一句:造化弄人?
想來很快,這位才子神童,便會成為全大梁的笑柄。
一片喧囂紛擾中。
嘉和皇帝下朝,在司禮監太監的陪同下,悠悠返回寢殿。
今日朝堂局勢撲朔迷離。
司禮監秉筆太監提心吊膽,但不知為何,又隱隱覺得,皇帝心情還算不錯。
換下朝服,於桌案前坐下後,嘉和皇帝打開戧金龍鳳紋匣,從裡麵取出一張薄薄的信紙,捏在手裡把玩。
這戧金匣,是平日嘉和用來存放私人印章、或小巧珍玩的匣子。
而那封信紙,是昨日,崔峴寄來的。
由此可見,嘉和皇帝對這封信的喜愛珍視程度。
司禮監太監快好奇死了!
他跟了陛下這麼多年,說是陛下肚子裡的蛔蟲都不為過,可他真猜不透,崔峴送了什麼信,能讓陛下這個態度!
因為實在太好奇,司禮監太監沒忍住偷偷瞟了一眼。
恰逢嘉和皇帝抬頭,瞧見他這副德行,說道:“很好奇?想看?”
哎喲!
司禮監太監嚇的一哆嗦,連忙道:“奴才不敢,奴才不敢!”
嘉和皇帝哂笑一聲。
思索片刻後,他說道:“傳朕口諭,遣一隊錦衣衛,趕往開封秘密護衛崔峴,不必驚動他。”
司禮監太監震驚抬頭,而後迅速道:“是,奴才這就去。”
等司禮監太監匆匆離去。
嘉和皇帝攤開信紙。
相比於先前寫詩、作畫、拆字,本次崔峴寄來的信,沒有半分雅趣,十分簡單粗暴。
那是一張寫給他的欠條:
“百萬雪花銀,重鑄功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