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從賒拖拉機開始崛起!
農用簡易三輪車怎麼製造都在冬慶腦子裡,他在回憶中就能把尺寸圖紙畫出來。
正在姐弟倆交談的時候,聽到有人敲門,冬大梅走到門口伸手打開房門,看到弟妹李雨竹抱一台彩色電視機站在門外,她問“弟妹,你家買彩電了,怎麼抱我家來了。〞
冬慶說“大姐,給你買的,二姐家也有一台,我們三家都該添置一台彩電了。〞
一台14英寸的彩色電視機就是一千多塊錢,隻有弟弟才舍得送她一台電視機。
姐弟之間沒有必要過度客氣,送的東西貴賤不重要,他心裡有自己這個姐姐比送任何東西都高興,讓冬大梅最高興的是,弟弟真的長大了,以後不用她們當姐姐的操心了。
冬大梅隻是簡單說了聲謝謝弟弟,嘴上說話平淡,心裡卻滿滿的,誰不希望娘家弟弟有個好的成就,好的未來,除了丈夫兒女,弟弟才是她一生最牽掛的人。
冬慶接過妻子手中的電視機放在地上,蹲下身子從箱子裡搬出一台上海牌電視機。
家裡有台電視機最高興的就是孩子了,外甥女聽到舅媽送來一台電視機從臥室跑了出來。
冬慶把天線架到樓頂,拉到房裡和電視機連接,然後插上電源選台,他說“我上天台調整一下天線,畫麵什麼時候清晰叫我一聲!”
時間不長,天線在冬慶的調整下,畫麵逐漸清晰了,畫麵到了最佳狀態,李雨竹站在窗口向天台叫了聲可以了,冬慶停止天線旋轉。
冬慶從天台回到家裡,電視機裡播的是綜藝節目,他說“大姐,我們回去了。〞
冬大梅說“在家裡吃飯吧,吃完飯再回去。〞
李雨竹說“出來半天了,我們就不在家裡吃飯了,天黑前回去也把我們家的電視天線架起來。〞
李雨竹說完和丈夫一同走出大姐家。
冬慶夫妻倆回到家裡,冬三梅給二姐家送彩電也回來了。
冬慶找了一根木杆,把電視天線架在院裡。
回到屋裡把電視機放在桌上,插上電源天線開始調台,然後走到院裡調整電視天線,電視機畫麵瞬間清晰了。
年三十晚上,冬慶抱著買來的煙火炮竹回到家裡,李雨竹和冬三梅正在包餃子。
李雨竹看到丈夫手中抱那麼多煙火,她說“買點炮竹就行了,你真是亂花錢。〞
冬慶說“過年就是圖個喜慶,吃完飯放煙花!〞
李雨竹說“洗洗手準備吃飯吧。〞
年三十吃餃子,這是老輩子傳下來的過年傳統。
李雨竹和方琳把煮熟的餃子從廚房端進屋裡,擺放在餐桌上,冬三梅把蘸料一同放在桌上。
李雨竹說“冬慶,先把鞭炮放了吧,放完炮吃飯。〞
冬慶說了聲好的,拿著鞭炮走到院裡,先給自己點上一支香煙,然後放了兩個二起腳,接下來點燃了一卦長鞭,鞭炮給這家人帶來了濃濃的年味。
吃完飯放煙火,這個年代很多家庭放不起煙火,各家各戶放掛鞭炮完事。
冬慶點燃煙火,煙花從庭院中衝上天空,在天空中爆開,散發出五顏六色的光環,同時也散發著濃濃的年味。
從年初二開始,每天都在忙碌著走親戚,過完正月十五,這個年算是徹底過完了,工人都開始正常上班,學生開始上學。
盤子碗是過完年最遲的時候,過年的時候各家各戶都買齊了,這個生意過完年是個淡季。
冬慶隻能在家等電話,這個時候即使裝貨拉出去也沒人要。
正月十六這天,冬慶找了自己村上的水泥匠冬大明,這年代剛剛有了建房包工那一說,他組織了幾十個水泥匠,在縣城包些小工程。
冬慶把自己提前繪製的彆墅圖紙遞給冬大明,他繪的圖紙都是21世紀的彆墅樣式,他說“叔,你看看圖紙,按我這個要求建彆墅有困難嗎?〞
這年代建的都是普通樓房,他這樣的包工隊哪建過彆墅,他看完圖紙說“我就是乾這個的,看著圖紙建彆墅還行吧。〞
冬慶說“建築要求我都寫得很清楚,看不懂的地方你問我,我準備建四棟彆墅,四棟彆墅都建成獨門獨院,說白了也就是四處宅子。”
亦明說“叔真不是誇你,叔真的替你高興,咱們冬村終於出了一個像你這樣的大款。〞
“叔高抬我了,我就是小敲小鬨做點小生意。\”冬慶停頓片刻說“包工包料下來需要多少錢你算一下?〞
亦明說“如果是普通樓房下來多少工我能估的透,這麼複雜的工程我真的估不透,我們從來都是隻包工不包料,你這麼大的工程我真的無法計算。〞
這年代包工建房剛剛興起,各方麵都不完善,一般小包工隊都是隻包工不包料,冬大明停頓片刻說“這樣吧,用什麼料我幫你買你拿錢,你自己記工,大工一天兩塊錢,小工一天一塊五,到時候你給他們結算工資就行,我的工資你隨便給。〞
冬大明說的很明白,他算不上包工,說白了就是幫忙,從中拿幾個高工資。
冬慶聽完還覺得這樣真的太麻煩,但是這年頭包工包料真的沒人敢包,這麼大的工程包工冬大明更不敢包,鄉裡鄉親的,價錢說多了不好意思,萬一說少了自己也賠不起。
冬慶說“也行,我不需要你乾活,你幫我抓好工程質量就行,買建築料需要多少錢你找我二姐,消耗材料找我大姐,比如鐵絲鐵釘等材料,記工發工錢我三姐負責。〞
過段時間就要出車拉貨,這麼多事冬慶真的沒有時間親自處理,他隻能交給三個姐姐了。
冬大明問“什麼時候開工?〞
冬慶說“這個月農曆十九過來拆房吧,拆完房挖地基,我不怕多投工,施工一定按照我的圖紙要求去做,一定要保證建房質量。〞
冬大明說“放心吧,我都會按你的圖紙要求去做。〞
冬慶說“行,建房的事侄子就拜托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