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從賒拖拉機開始崛起!
那年代女性很少喝酒,李雨竹和三個姐姐喝後,把四人嗆的咳嗽了幾聲,即使這樣也覺得蠻幸福的,酒這東西雖說辣,更能融合親情間的氣氛。
也許太高興了,今天晚上都喝高了,大姐和大姐夫回家,二姐家住的比較遠,就讓他們兩口子住客房。
正月十九這天,冬大明帶人來家裡拆房子,李雨竹拿出鑰匙打開大門,眾人走進院裡,李雨竹每人給他們發了一包梅花煙。
那年代當地最好的香煙是綠中原,一塊五一包,很少人能抽的起,其次就是大前門,梅花香煙不算最好的,也不算最賴的。
大前門香煙五毛錢一包,這種煙一般都是普通人招待人用的,在家真的抽不起。
梅花煙三毛錢一盒,最次的沙河煙一毛錢一盒,一毛錢一包的香煙都是普通百姓抽的,冬慶也拿不出手,建房也不是一半天的事,最終選擇了三毛錢一盒的梅花煙。
其實那年代建房香煙有沒有都可以,買煙是情分,不買煙是本分,買與不買看建房主人的心情了,最重要的是看有沒有這個經濟條件,建房不是一半天的事,一般家庭真的買不起。
七八十年代香煙並不是緊銷商品,買布要布票,買糧要糧票,買自行車電器也要票,唯獨香煙不要票。
不要票農民都不願買煙抽,如果要票更沒人抽。
那年代農民都是在家把煙葉揉碎,用大約一寸寬、四寸長的紙片,把揉碎的煙沫放在紙條上,折起一頭慢慢旋轉,手擰的香煙一頭大一頭小,俗稱一頭擰,這種香煙的做法雖說很土,卻不花一分錢,卷煙用的紙都是學生用過的作業本。
煙條擰好後把小頭放進嘴裡,點燃大頭,一支煙的量比買的香煙三倍量都多。
有條件的在家用煙鬥自己卷煙抽,這種卷煙法雖說土,卷出來的香煙和賣的香煙煙條一個樣。
不過個人在家卷的煙條不放任何香精,煙葉也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純天然的原汁原味,抽起來口味比較衝,不抽習慣真的抽不了。
七十年代生產隊1\3土地種的都是煙葉,農民一年的花銷全靠這些經濟農作物,農民種那麼多煙又不舍得買煙抽,香煙就形成了供大於需求,那年代的什麼商品都是緊缺商品,唯獨香煙不緊缺,隻要有錢隨便買。
一個村的人都認識,李雨竹發香煙的時候,冬寬開玩笑說“雨竹奶奶,每天都發煙抽嗎?〞
冬慶在亦村輩分很高,彆說叫奶奶了,叫姥姥的人也很多。〞
李雨竹笑道“放心吧,每天都有你兔孫抽的煙。〞
眾人聽後哄堂大笑,一個村的在一起說話就這樣,村上的孫子比李雨竹這個奶奶的年齡都大得多,村上的晚輩見到年輕的奶奶嬸子說兩句笑話很正常。
接下來冬三梅把工記了一下,一個村裡的不用問都知道叫什麼名字,外村的把名字報給她記在本上。
接下來放了一掛鞭炮就開始拆房了,拆下來的木料擺放在一起,將來建房的時候當施工輔料用,磚頭石塊隨後下地基用,這麼大的工程,石頭磚塊下地基都能填進去完。
冬慶說“大明叔,我就把這裡交給你了,我姐每天都會過來,有什麼事你跟她們說?〞
亦明說“你去忙吧,三天內不需要什麼材料,我剛才跟你大姐說過了,馬上買幾十把鐵鍬和爬子,挖地基的時候用的上。〞
兩周後,機械廠把造三輪車的材料拉回來了,購買了一台三輪車廂板成型機,廠方來人正在安裝調試。
冬慶夫妻倆走進車間,他問“車廂板成型機安裝的怎麼樣了?〞
陳宏說“裝好了,馬上試機。〞
這年代的車廂板成型機都是半自動的,半機械半人工操作。
陳宏隨冬慶夫妻倆去其他車間看了一遍,有下料車間,焊接車間,噴漆車間。
最後走到組裝車間,工人已經裝好了幾輛三輪車,車輛板材還沒軋出來,隻差鬥子沒有裝上。
那年代車間機械組裝根本沒有行車,隻有廠院裡沒有一個大型行車,主要缷鋼材車輛使用。
車間用的都是土製的吊車,這種吊車非常土,用一個架子車下盤,在駕子車下盤軸上焊個人字支架,在支架頂端焊個幾米長的鋼管,鋼管一端露出一米多長,利用杠杆的作用起吊重物,一個人在後邊往下壓鋼管,一次起重三百公斤都不是個事。
這種吊車雖說土卻很實用,造價低操作簡單,用起來更方便。
冬慶說“發往外地的車可以把柴油機直接裝上,在咱本地銷售的車不要裝柴油機,顧客要多大馬力的柴油機就裝多大的。”
陳宏說“好的,我記下了。〞
冬慶問“試過了嗎,性能如何?〞
陳宏說“試過了,各方麵都達標。〞
冬慶走到一輛三輪車前,拿起搖把搖著一輛車,他上車掛檔,然後鬆離合加油啟動,在廠院裡轉了幾圈。
冬慶把車開回車間,從車上跳下來說“不錯,明天鬥子裝上後開出去幾輛車展開宣傳,在我們周邊縣市都要宣傳到位,讓銷售科去外地聯係銷售,爭取銷向全國各地,銷路打開後再加個夜班,兩班倒生產。〞
陳宏說“兩班倒我們廠裡沒有那麼多工人呀。〞
冬慶說“麵向社會招收臨時工嗎,從前的工作模式不行了,下個月取消月工資,一律按計件工資,生產出來多少車輛就給他們開多少工資,彆怕他們掙錢多,多勞多得。〞
國營廠一般都是月工資,根本調動不起工人的積極性,乾多少一個月都是幾十塊錢,很多人都是在廠裡混日頭,這就叫鐵飯碗,乾多少都有飯吃。
冬慶就是要打破以往傳統的鐵飯碗,出勤不出力照拿工資,計件工資就不是那回事了,多勞多得,不乾那麼多活就掙不了那麼多錢。
陳宏問“計件工資怎麼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