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第一狠人!
遠封三年,金秋十月。
長安城中逐漸繁華,百姓或有餘錢買些肉食,或為兒女多購置一些飾物,亦或者買上一根看起來多姿多彩的頭繩。
舉目望之,人人臉上皆帶著興奮之色,時不時還會駐足於某些攤位麵前,與其爭論一番,用在他們看來很是合適的價格購買到物什之後,便欣欣以為之。
道路寬闊,攤位眾多,一派熱鬨繁盛景象,若是被當權者看到,怕是又要感慨一番年景充裕。
然,城中也有許多怪異之人,臉有菜色,仿若幾日沒有果腹,時不時看著攤位之上的食物流出口水。
“大災就要來臨了,姨公有所準備嗎?”霍嬗轉過頭,看向身旁的公孫敬聲。
“啊?什麼?!”
公孫敬聲正在思索自己為什麼會被一個方才十三的孩子給鎮住,因而並沒有關注到周圍,此時連忙問道“你剛剛說什麼?”
“哎!”
霍嬗深深地歎了口氣,望著麵前這個家夥,再去想想那位丞相,以及當今的太仆公孫賀,便已經明白了過來。
這些人,恐怕根本就沒有察覺到吧?
想到這裡,他不由得眉頭緊鎖,一張略顯稚嫩的臉龐上,出現了許多本不應該出現的色彩,有憂國憂民之色。
大漢由盛轉衰便是這麼幾年的時間,而且隻要不出現太大的差錯,估計也就是這一兩年之內。
不過,不論是武帝劉徹還是丞相石慶,亦或者是太仆公孫賀,以及滿朝文武群臣,一個都沒有察覺到。
不是說他們沒有本事,實際上現在這些人本領極其牛叉,隻不過……
此時各地官員強征民脂民膏,比之前跟匈奴作戰之時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恰好碰上了人口衰退,外加天災不斷,還有蝗蟲肆虐,幾乎可以說是有亡國之相。
然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因為之前所做的一些事情所導致的。
之前,舉國上下對匈奴進行反擊,策略肯定沒錯,要不然大漢能不能存在都不見得。
而各地當初都是歡天喜地的繳納糧款,一度讓這些狗官們產生了錯覺,他們以為可以一直這麼征。
有些地方的官員,一開口便對那些家中本來就隻有二十畝地的人,索要十七八石糧食。
如果是戰時,這麼做其實也沒錯,而且整個天下依舊可以運轉,百姓們就算是餓著肚子也願意給。
要是年景足夠好,這些也都不算什麼。
隻是各地官員都沒有反應過來的一點是,大漢人口衰退已經開始悄無聲息的發生了。
比方說,某地曾經有三十萬人,征收糧食達七八萬石,這其實已經讓百姓難以為繼,家中都要斷了炊。
再加上經曆一些災難,蝗蟲,疫病之類的,讓當地人口銳減到二十萬出頭。
這個時候官員便在想,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或者說那些人是不是都是刁民,要不然為什麼之前可以繳那麼多的錢糧,現在卻不夠了呢?
於是,他們直接對下麵的官吏下令,必須要征夠七八萬石錢糧,好讓人看看他為官還是很不錯的。
下麵的官吏們也要吃飯,隨隨便便就讓這個數字變成了十萬。
然後兩個人就要負擔一石糧食,試問誰能扛得起?
於是災難加劇,百姓們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跑到一些較為繁華的所在,譬如說是……長安城。
霍嬗很清楚,現在的長安城其實還不算是多麼厲害,等過上一段日子之後,那才叫真的牛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