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時:“好,再來。這一次,你一邊走一邊點頭和搖頭。”
張自強有照做。
程時問:“是不是難了很多。”
張自強:“是,有點忙不過來了。”
程時:“再來一次,現在你一邊走一邊前俯後仰的轉。確保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向上,頭都要轉到。”
張自強走了兩步,像個呆頭鵝,已經同手同腳,左腳拌右腳,壓根走不了。
劉光榮笑瘋了。
程時也忍不住笑了。
張自強眯眼看著程時:“你是正月裡沒彩頭,拿我開心是吧。”
程時說:“不是。三軸就好像人直線正常行走。四軸就好像一邊往前走搖頭或者點頭。五軸是往前走的同時搖頭和點頭。六軸就是一邊走一邊在三個方向上轉頭。所以理論上,軸數越高,精度越高。五軸通過兩個旋轉軸調整刀具角度來貼合曲麵輪廓,可以一次性加工螺旋槳葉片,不用像我們現在這樣,要來很多次才能完成。”
“你們都是熟手,自然明白一次性加工的意義,肯定比多次加工精度要高,因為排除了取下零件轉換方向再夾上去人為和夾具的誤差。六軸就更加了,可以一次完成複雜零件的多工序加工。”
張自強:“那做啊。不就加個旋轉方向嗎。”
程時眯眼看他:“說得容易。你作為在大自然裡進化了幾十萬年得到的高精儀器,僅僅做個複合動作,不要求精度,都覺得那麼難,何況是機器在完成動作的同時還要求精度。五軸聯動需解決/c軸或b/c軸的高精度旋轉結構,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在點頭上加搖頭,或者在搖頭上加點頭的旋轉。要自主研發多軸聯動算法。”
比如,五軸的插補程序比四軸要複雜很多。
京城的一家機床廠曾嘗試改造四軸機床,想要通過加裝機械分度頭實現簡易五軸功能,但無法實時聯動。
歸根結底是數控係統運算速度不足,難以處理五軸插補。
張自強:“我不明白,什麼算法?這還要算嗎?”
程時:“四軸聯動僅需處理三維直線插補和單旋轉軸協調,五軸需同時控製兩個旋轉軸的空間姿態,計算量指數級增長。但是我們現在國產的集成電路算力不夠。就隻能想辦法簡化刀片和加工件的運行軌跡。不然要麼就刀片相撞。刀片和工件相撞導致次品或者刀片損毀,就像你左腳絆右腳。路徑太複雜還會導致機床熱變形誤差加大,一樣導致次品。”
張自強:“這麼複雜。”
程時:“嗯。如果加工件的形狀特彆複雜,可能需要專業工程師花費數天時間調試軌跡,人力成本甚至能達到總加工成本的四分之一還多。”
張自強:“我也沒看到你花很多時間調試軌跡,寫程序啊。”
程時:“嗬嗬,當然。我都是用碎片時間來完成程序編寫。大多數時候,你都看不到。”
再說,他有重生前幾十年機床使用、改造和研究生產經驗,才能大大縮短這個過程。
出了正月十五,張自強就迫不及待開始招新的工人了。
工人都知道程時自己手搓了台機床的事情,壓根一點都沒法保密,還要到處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