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時很高興,請所有員工吃了一頓好的。
這個消息也不知道被誰傳了出去,然後程時辦公室的電話就沒有停過,從早響到晚。
都是來問程時這台機床的價格。
鄭擁軍說“我不管,第一台你必須給我。”
程時“不要慌,等我用一用,看看它夠不夠結實再說。不然運過去兩三天就壞了,那不是鬨笑話嗎?”
鄭擁軍“隻要精度夠高,你給我用一天也好。讓我先加工幾個玩玩。”
程時“大哥,山長水遠,幾百斤的東西,運來運去很好玩嗎?你再等等。這都做了一台出來了,以後就會有新的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所以不用著急。”
工人們都以為程時肯定會躲起來,背著所有人調這個機床的精度。
結果程時卻大大方方的把所有工人叫到一起來學習。
他說“我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掌握這個技術,這樣以後任何一台機床出現精度問題,你們都能解決。”
劉光榮小聲說“時哥,你不保護一下自己嗎?”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從古至今,師傅再好,對徒弟也要留一手。
除非師徒同時又是父子。
程時“沒事,哪怕你們以後不在我這裡乾了,我也希望你們出去能獨當一麵。我要的是整個中國的機械都大步向前,而不是隻有我一枝獨秀。當然如果你們願意在這裡多為我乾幾年,創造更多效益,我當然更高興。”
其實他能這麼豪氣的說這些話,是因為肚子裡裝的東西比現在已經展示出來的技術要先進幾十年。
所以,不怕彆人學了去。
這個年代總有人說那些喪氣話。
“中國人不團結。一個人是條龍,兩個人就變成蟲。”
“中國人隻會內鬥。乾彆的都不行。”
“中國人不嚴謹。沒有沉下來做一件事的耐心。”
諸如此類。
還有很多人徹底失去信心,舉家移民國外。
程時卻知道,一個人壓根就不可能徹底跟祖國斷開聯係,背棄祖國的下場也是被人利用完後丟棄。
其實也中國人可以很團結,特彆是對外的時候。
他更明白在商場上,隻有抱團才能將彼此的能量都發揮到最大。
大家麵麵相覷。
有人說“時哥真大氣。”
程時“好了,這些戴高帽子的話就不要說了。你們要認真學,我沒有時間教你們很多遍。我們除了跟以前一樣下班前一個小時總結一天的經驗和問題,從今天開始再加上學新知識。”
程時每天講完都會給他們布置任務去完成。確保每個人都能分到外麵的代加工單,自己的機床零件加工單和在新機床上練習精度調節技術的機會。
程時則在琢磨把國產中型機床直接改造成五軸精密數控機床的可能性,還弄了6140的圖紙回來研究。
因為中型機床和小型機床的技術差彆,所以數控化的路徑也不儘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