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擁軍有信心多了,接著說:“我們把彈藥補給和發射分彆做成兩個車子,是考慮到車子的大小和靈活性。畢竟車子太重就很難做到適應多種地形,還跑得快。在發射車耗儘自帶彈藥40發後,能立即由專屬補給車進行二次裝填。”
“而且如果有需要,一台發射車可以配備多台彈藥補給車。在發射車需連續射擊時,多輛補給車可同時作業,1輛負責裝填發射管,另1輛更換備用彈箱,可以保證每分鐘6發的持續射速。設計成122毫米的小口徑,也是在為了讓炮車在相同自重下,能裝在發射更多炮彈。大家可以提問了。”
“初速度約690米/秒,飛行時間約110秒。因為彈道曲線較平直,適合對敵方前沿集群目標,比如裝甲部隊集結地、炮兵陣地,實施覆蓋打擊。”
陸文淵問:“涉水深度多少。”
鄭擁軍:“理論上是0.6米。但是零度以下氣溫時,0.5米就對發動機不太友好了。”
陸文淵搖頭:“太淺。下點雨有點積水都不行,彆說過溪流小河了,暴雨天氣了。要上戰場的東西,不能太嬌氣。”
還有人問:“射程呢?”
鄭擁軍:“20公裡。如果按照程時剛才說的增程,應該可以大幅提高。那火力壓製敵人二線炮兵。殺傷半徑約30米,爆炸力可摧毀輕型工事和暴露的有生力量。”
章啟航在後麵聽得寒毛直豎。
雖然他是天天拿槍的人,可是也僅限於一槍一個。
現在這些人討論的,卻是成片成片的殺人。
一炮下去灰飛煙滅,還嫌棄打得不夠遠,發射不夠快不夠密集。
這麼比較起來,程時竟然是這裡麵最慈眉善目的人。
那些將軍討論完了,又等著程時回答。
程時說:“增加涉水深度這個其實也好解決,改成德意誌的獨立懸掛和液力傳動係統。”
有人說:“德意誌怎麼可能教給我們,他們可是歐洲國家。”
程時:“軍用的不行。民用的可以啊。汽車底盤技術那也是空氣懸掛和液力傳動係統啊。我們跟他們搞合資汽車生產線,那不就學會了嗎?”
首長們都沉默了:太壞了,你這小子。
不過我們就喜歡你這種腦子活,又一肚子陽謀的人。
鄭擁軍沉默了一下,才問:“那個炮彈家増程發動機的。我有個疑問,講道理,自重增加了之後,射程隻會縮短,所以增程的效果可能沒有你想象中效果那麼好。”
他不得不在這裡就說明。
不然首長這會兒聽程時講,覺得好像很容易。
然後他們廠做不出來,這些首長又要來罵娘。
程時點頭:“鄭擁軍同誌說得對,所以同時要進行火藥和輕量化彈藥的研發。比如耐高溫鋁合金彈體。火藥全部改用硝化棉基無煙火藥,在增加合適的催化劑,就能確保高原地區使用射程也不會減少。其實這些都有化工專業研究團隊在研發。你們去摸摸底。實在沒有就在軍校裡開設相應的科研課題。儘早開始。”
他把“摸摸底”三個字咬得很重,意味深長。
鄭擁軍赫然明白了。
之前馬常勝他們摸底隻著重摸底了跟飛機製造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