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著家裡背景硬,太能作,一點正事都不做,總給程時添麻煩。
所以,她心中的傲氣不允許自己向孫敏之求助。
孫敏之:“不麻煩。姐姐隻管寫給我。再說時哥也是為了我才做鋼筆,還麻煩到了你。我幫你也是應該的。況且資源和人脈,不就是這麼用的麼?”
盧再雪暗暗驚訝,看了程時一眼。
程時隻能點頭:“是,她和莫曉溪今年都要上大學,我剛好送個禮物給她們,也給朋友們一人送一支。”
盧再雪眼睛裡像是進了星光,抿嘴笑:“時哥真是有心了。”
孫敏之在回去的路上對程時說:“這個盧小姐跟時哥的關係很好呢。”
程時一邊開車一邊說:“是,我們是非常默契的合作夥伴。”
孫敏之:“你說送她鋼筆,她很開心呢。我想她這種家世的,什麼珠寶都見過,平時送她貴重禮物的人也不少,可見是特彆重視時哥。”
程時說:“有沒有可能,是我這支鋼筆比較特彆呢?雖然我送她的,她很重視,但是這支鋼筆,不管誰送她,她都會覺得比珠寶要更好。”
孫敏之:“嗯。我不明白。”
程時:“我問你個問題,如果同時有兩個人送你東西,一個送兩萬塊錢的紅寶石,一個送的價值兩萬一套陶瓷和金鑲玉複合材料湯勺。你覺得你會更喜歡哪個。”
孫敏之:“湯勺。”
程時:“為什麼呢?”
孫敏之:“比較有意思。紅寶石,兩萬塊隻能買到綠豆大的,我又不缺這個。”
程時:“對,不是兩萬塊錢的湯勺比兩萬塊的紅寶石更值錢,而是它屬於‘高價值實用品’,打破了你對日常用品的價格認知,跳出框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感。你會很驚訝,記憶深刻,可能會捧著反複看。”
“而且心理學中,獨特的事物更容易被記住。在寶石、名表、包袋等常規高端禮物中,湯勺作為‘異類’會被大腦優先編碼。就像在一堆紅色球中放一個藍色球,藍色球的記憶清晰度更高。”
“所以,送禮物最重要的不是總價,而是種類。”
“而且送對了東西,花小錢辦大事,更瘦因為不管多麼物質的勢力的人,其實都是情感動物。所以要爭取用最少的投入,產生最大的情感鏈接。”
孫敏之喃喃地說:“情感連接......”
程時:“是。你看湯勺,每天都要用。你每次拿起湯勺,就會想起這是誰誰誰送的,會與接受禮物時的情緒綁定。這時候,湯勺就成了個情感觸發器。你用得越多,記憶頻率就越高,無形中跟送禮物的人建立了感情鏈接,而且長期積累,形成強烈的情感錨點。”
“你要我送你鋼筆的時候其實也提到了這一點。不同的是,你是主動要求,而我剛才說的那些,收禮物的人是被動接受。”
孫敏之:“對啊......”
程時:“送日常用的東西,有一個更好的點,就是暗示了一種價值觀,那就是‘真正的價值在於使用而非炫耀’。會讓送禮者看上去更有思想深度,禮物就已經超越物質層麵,形成價值觀共鳴。”
“而且這種日常用品,可以大作文章。比如,為什麼送湯勺,有什麼特殊工藝,你怎麼發現它的。這些故事又是個記憶載體和情感錨定點。而寶石,包包這些,大家都很熟悉,沒有解釋空間。”
“聰明的珠寶營銷商已經發現了這一點,所以試圖改變。比如說,那些鑽石的廣告詞,就是在冰冷的石頭上強加了愛情和家族傳承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