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他已經說過不行了,這小子還非要把研究所最大的“金主”拉來,在“金主”麵前打他們臉。
蘇總工雖然看著級彆不高,但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絕對是專家。
每個研究所想從國家拿錢,都要經過專家團評審。
蘇總工就是專家團重要成員之一。
真是要死要死。
所長笑得有些勉強,把清單還給程時:“暫時,達不到這些要求。”
程時:“在研發的呢。”
所長笑得更勉強了,含糊地回答:“也做不到。”
程時:“帶我去瞧瞧。”
所長看了一眼蘇總工。
蘇總工抬了抬下巴:“去看看。”
程時要看,他肯定支持。
他想知道這個研究所,花了十五年時間到底研究出來個啥。
程時看了一圈,沉默不語。
彆的還好,力/扭矩傳感器差得太遠......
是他有點太心急,畢竟重生前,就算是到了三十年,後高端的力/扭矩傳感器也要依賴進口。
蘇總工問:“你需要哪一種。”
程時:“5軸數控機床用的力/扭矩傳感器屬於六維力/扭矩傳感器,就是可同時測量三維力和三維扭矩的傳感器。”
精度指標,要求滿量程非線性誤差≤0.1%FS,重複性誤差≤0.05%FS。
其他還有量程範圍要求,動態響應特性要求,結構強度與環境適應性等等。
所長一聽他這樣更生氣:我說不看吧。你非要看。看完了又是這幅表情。而且我們做得好的,你不說,偏要說我們最弱的這個。
他粗聲說:“據我所知,國內現在隻有徽省研究院剛成立的一個研發小組在研發多維力傳感器,但是他們也壓根做不出來。”
蘇總工:“哪裡有難點,說出來說不定程時能幫你。”
所長心裡冷笑:嗬嗬,這麼個小子,能幫我?!你是不是有點太看得起他,太瞧不起我了。
嘴裡說:“哦,也不是很難。首先設計,需通過單一彈性體感知三維力和三維扭矩,但彈性體在受力時不同維度的變形會相互影響,導致信號耦合。需通過拓撲優化設計非對稱彈性體結構,使各維度力/扭矩對應的應變區域儘可能獨立,降低耦合誤差到1%以下。”
蘇總工的太陽穴都開始“突突”跳了。
有人在心裡罵罵咧咧:很麼拓撲,什麼非對稱彈性體結構,這說的是人話嗎?
我怎麼一個字都聽不懂。
程時知道這是對方在故意考他,或者想要給他個下馬威。
結構力學上,他不算專家,但是基本工具和理論還是知道一點。
畢竟力學分析是機械設計和製造的基本功。
如果是平時,彆人說高深專業名字裝逼,他笑笑也就過了。
可今天是打著呂將軍來的旗號來的,蘇總工又這麼看得起他。他不能在低調讓人小瞧了去,丟了呂將軍和蘇總工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