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低頭看了看,把剛才沉下去的小托盤一個一個摘下來,剛好拚成一個又窄又厚的鑰匙,插到那個孔裡,剛好。
帶上聽診器,擰動鑰匙。
裡麵傳來的是有規律的摩擦聲。
程時心說:原來是個旋轉軸帶動蝸輪蝸杆副的升降結構,倒是不複雜。
這個結構是通過蝸輪蝸杆將旋轉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
果然整個蓋子在慢慢下降,中間的一個圓柱體卻不動,看著就好像有個台子慢慢升起來。
還彆說,還真彆說。
造這個盒子的人,這人雖然小心眼,手藝倒是真不錯。
他知道要擰到儘頭,等蝸杆完全旋入螺旋槽,觸發匣體底部的彈簧鎖扣,機關才能解開。
中間那個圓柱體“叮”地響了一聲,分為上下兩部分,揭開上麵那部分,就露出站著個托著和田青玉盤的侍從。
&n。
盤子裡擺著個公章。
岑雲舒拿起那個章,看了看,說:“對的,就是這個,太謝謝程時同誌了。”
程時垂眼,擦著手,不緊不慢地說:“做這盒子的,怕不是中國人吧。據我所知,現在全世界隻有霓虹和漂亮國能做到這樣的無縫拚接。彆說是中國,就連德意誌和大鵝都做不到。”
金屬部件的無縫拚接,對加工的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以及表麵粗糙度等多個關鍵維度都有著極高要求。
從尺寸精度層麵看,需達到微米級甚至納米級公差,公差級彆控製在IT5IT3甚至更高。
形狀精度高,比如平麵應絕對平整、圓柱應絕對圓等,這個也是要超精密機械加工技術才能緊密拚接。
&nm到±0.01mm的時候,兩個部件拚接後,才不會出現縫隙或錯位。
表麵粗糙度也是關鍵因素。
當兩個金屬部件貼合時,若表麵粗糙,微觀上存在高低起伏,難以實現緊密無縫連接。一般來說,要達到看不出拚接痕跡的效果,表麵粗糙度Ra值需在0.1μm0.01μm,屬於“鏡麵車削”。
要做到以上要求,需綜合運用超精密加工技術、高精度設備及嚴格的環境控製。
首先需要超精密五軸數控機床進行超精密切削加工。
超精密的機床,不管是直線軸精度,還是定位精度,或是旋轉軸精度、角擺誤差,亦或是五軸聯動誤差,都要做到變態的高要求,才能確保複雜曲麵加工的一致性。
還需要鏡麵電火花機床,保證表麵粗糙度和微結構加工精度。
超精密磨削與拋光,比如離子束拋光機和機器人拋光係統。
甚至就連加工車間的環境溫度都要控製在20±0.1°C以內,潔淨度需達到10級潔淨標準,地麵振動需控製在5μm以下,才能避免熱膨脹導致的尺寸偏差,防止灰塵汙染和震動影響精度。
加工完之後還要用超精度測量儀器,比如測量精度<1μm,支持高速掃描和複雜曲麵分析的三坐標測量機;定位誤差<±0.5μm/全行程,重複定位精度<±0.25μm的激光乾涉儀。
這些超精密五軸機床,離子束拋光設備,中國暫時都生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