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精度不夠是因為未配備專用高精度狙擊彈,還有設計和加工精度導致的瞄準係統缺陷和調節機構不可靠。
光這三種就牽涉上下遊數個行業的技術。
85式***直接沿用53式7.62普通機槍彈。而這種彈藥設計初衷是用於通用機槍,彈頭質量和膛壓穩定性不足,導致遠距離彈道散布顯著增大。
而且鋁合金鏡身與鋼製機匣導軌間隙過大,射擊震動易使瞄準鏡鬆動,需頻繁校槍。再加上距離手輪在100米、200米刻度缺乏機械定位,僅靠摩擦力固定,射擊時易偏移。
實戰中射手被迫采用600米刻度校100米目標的反向調節法來補償誤差。
雖配備紅外照明裝置,但無像增強器,夜間僅能在極近距離識彆目標,無法滿足現代夜戰需求。
其次人機工效與可靠性問題。
全槍含瞄準鏡重4.4公斤,長度達1220毫米,且采用木質槍托和金屬機匣,在山地、叢林等複雜地形中攜行負擔沉重。在車輛搭載時占用空間大,緊急部署效率低。
&nm彈藥的強大後坐力,達到15到18N。對射手體力要求高。連續射擊時,槍托對肩部的衝擊易導致疲勞,影響持續作戰能力。特彆是體型較小的士兵,長時間據槍穩定性明顯下降。
機械結構可靠性有多重隱患,保險機構簡陋,手動保險卡筍位於機匣後方,操作不便且易誤觸。自由槍機和開膛待擊的設計雖簡化結構,但存在跌落走火風險。
第三是環境適應性局限。這款槍在惡劣環境下的維護困難。
因為木質槍托在潮濕環境中易變形,影響貼腮穩定性;金屬部件表麵處理工藝落後,長期使用後易鏽蝕。
模塊化擴展能力缺失,因為缺乏戰術導軌等接口,難以加裝激光指示器、夜視儀等現代附件。雖然後期部分單位通過改裝套件升級了瞄準鏡,但整體擴展性仍受限,無法適應多樣化作戰需求。
還有戰術定位的時代局限性,原型SVD狙擊步槍設計於冷戰時期,強調火力壓製和遠射程。與現代狙擊更注重高精度狙殺和隱蔽性的理念脫節。
而且因為精度差,導致射手難以掌握高精度射擊技巧,所以訓練成本與效費比失衡。
陸文淵:“我知道很難,要不是因為有你,我也不會再次提出這個想法。”
兵工廠這麼多年都不動85***,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比如85式缺乏專用高精度狙擊彈,不是不想做,當時國內缺乏精密彈頭加工設備和穩定***配方,無法實現狙擊彈所需的一致性。
當時抄了大鵝的槍,卻沒有抄人家的狙擊子彈。
大鵝原版的SVD配合7N1狙擊彈使用,100米散布圓直徑達可控製在3厘米以內。
後來人家改進了,可是因為大鵝自己的亂局,導致我們也沒法繼續抄。
國內軍工企業曾嘗試改進瞄具,來彌補短板。但因缺乏鍍膜設備和抗振設計經驗,未能突破技術瓶頸。
比如結構設計缺陷的改進。我們明知道原版SVD的槍管與護木剛性連接、木質槍托等結構落後,槍管會受護木形變影響產生振動,射擊精度下降,但國內當時缺乏浮置槍管設計經驗和數控機床加工能力,難以對槍管節套進行結構性改進。
可是技術上的摸索突破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因為西方對我們實施的武器禁運,切斷了高精度狙擊彈、戰術導軌等關鍵技術的引進渠道。比如85式改進所需的皮卡汀尼導軌加工技術就被列入《瓦森納協定》限製清單。
程時猶豫了一下,說:“那改吧。不過這個改動跟重做也沒有太大區彆了。因為很多都要重新設計,得花很多錢。”
陸文淵:“這一次要你自己出錢來改,不會有人來委托你。”
程時的聲音拔高了八度:“哈?!”
陸文淵輕歎:“你知道的,經費有限。同一時間,一種武器隻能重點投向一個。既然決定研發88式小口徑狙擊步槍,從零做起,就暫時不會投入來搞85式......”
臥槽.....
當他傻嗎?總逮著他一個人薅羊毛,吸血?!!
按國內的法律。槍械研發出來,最後也隻有兵工廠可以生產銷售,隻有軍警能使用。
換句話說如果他連技術谘詢設計費都拿不到,就是純粹幫彆人賺錢。
程時冷笑:“所以啊,85式改進就沒什麼必要了。等他們把88式研發出來吧。反正上麵明確說了要資源優先投向信息化裝備,輕武器本來就不是重點。說明也沒有那麼急迫。”
這種單兵武器,以後用的概率越來越低。
確實也沒有必要花那麼多精力。
所以他才會讓章啟航來負責槍械改進的工作,爭取節約自己的時間。
陸文淵:“你研發出來,我向上申請讓你來生產。到時候補助資金投入都不會少。”
程時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不不不。我沒興趣,也沒這個能力,另請高明。”
開玩笑,要他加工,這裡就成了正兒八經的軍工廠。
做得再好,價格也是彆人來定,他不賺錢不說,萬一有人眼紅了,說搞個“合並”,就順理成章把他彆的資產也並進去了。
到時候一生心血打水漂,他找誰說理去?!!
等於他出人出力出地方出食材給人白做飯,還要冒著連鍋和廚具都被人拿走的風險。
再說了,之前槍械工廠委托他改造和他自己現在出錢改造完全是兩個概念。之前那是自發的產品升級,他們改自己的東西,委托他設計,做方案,他算是幫忙。
現在廠商自己沒要求,他跳出來改裝,那不是打彆人的臉麼。
他要是改得好了,會被***研發設計單位嫉恨,覺得他故意搶他們風頭,在跟他們作對。
要是他改得不好,又會引發群嘲。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他乾這事都是吃力不討好。
陸文淵最知道裡麵的彎彎繞繞,自然明白程時的顧慮。
其實就連他自己,也不敢擔保到時候就能確保程時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