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陳敘在客棧大廚這裡足足學了五日廚藝。
當日學會文思豆腐以後,他晚上回到房間,立即就進入煙火廚房,開始製作【忘憂千絲羹】。
取了灶台上自帶的一把菜刀,陳敘出刀如風。
心念動時,一朵潔白如玉一般的千絲菊花就綻放在刀下。
過水、塑形。
將其滾入由忘情菇熬製的湯中,碧綠如寒潭一般的湯水裡,就此滾入了一朵千絲萬縷的花兒。
極致的兩種配色,宛如世間最濃烈的人心。
但誰又知曉,這忘憂千絲羹明明滾燙如沸,實際上卻又偏偏是冰寒的呢?
是了,烹飪過程中,陳敘發現這忘情菇極為奇妙。
他明明是用武火在熬煮菌湯,可湯鍋沸騰了,菌湯卻並不冒熱氣。
盛放出來,捧起湯碗,觸手一股森寒,幾乎直透骨髓。
尚未飲入此湯,陳敘已覺心情平靜之極。
無悲無喜,似乎世間一切貪嗔癡欲都將在此刻離去。
甚至就連他一心想要追求的“道”,都似乎變得模糊了。
可有可無,來也寂靜,去也平淡。
好在陳敘沒忘記自己接下來應該要做什麼。
他將湯碗放到空置的一麵灶台邊,取了如意玉露出來,將其懸於這碗【忘憂千絲羹】上方。
提示出現:【如意玉露,釀入忘憂千絲羹中,可獲得能力劫緣空照。】
何謂【劫緣空照】?
陳敘不知道。
這個提示其實很模糊,不像【氣血翻倍】那麼清清楚楚。
你甚至很難顧名思義,但看到這四個字,此刻平靜理智占先的陳敘卻立刻決定,就將如意玉露釀入此中。
何謂釀?
即是將如意玉露滴入忘憂千絲羹,且將其密封發酵三十六個時辰。
這裡的三十六個時辰指的是實際時間,無所謂是在煙火廚房中,還是在現實裡。
不像明心葫蘆釀酒,因為需要每晚曬月光,沒曬到月光的那一夜就不算,所以明心葫蘆裡的靈酒出得慢。
畢竟,足夠皎潔的月光也並非每晚都有。
而陳敘也不是每夜都有機會曬月光。
所幸明心葫蘆的事情不急,現在陳敘要等的是如意玉露的釀製。
他便進出煙火廚房來回三次,每次都在裡麵呆足十二個時辰。
如意玉露未釀成的過程中,他也不急。
索性就修煉、修煉、再修煉。
除了修煉食神法卷,也修煉自己的文海墨硯。
文氣是在緩慢增長中的,陳敘能夠感應到,這是因為自己的幾首詩篇如今都在傳播。
詩文傳播越廣,文氣增長越快。
這與食神法卷的點讚修煉,似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如果能作出更多的青煙詩,或者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陳敘的文氣還能暴漲。
如今那墨池之內,文氣儲量深有十九寸,按照伍夫子的說法,這就已經達到了舉人文氣的標準儲量。
這個世界,常規來說,本就是要到舉人才能開辟文海。
陳敘現在隻是剛剛考過院試就已開文海,這已是時代天驕所為。
同代能如此者,不過七八個。
伍正則說:“陳敘,你之天才舉世罕有。
但你要知曉,在玉京天都,那些傳承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世家中,總有一些人。
他們從小吃靈食,見大儒,所知所覺儘是開悟。
提前開辟文海,對他們而言雖不容易,但若不能如此,又如何能稱天驕?
可即便是提前開辟了文海,這些少年時意氣風發的天才,最後卻也不見得個個都能成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