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隻手挽天傾_我的姑母是馬皇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章 隻手挽天傾(2 / 2)

齊襄公自己也不得好死,他派連稱、管至父去戍守葵丘,說好的讓兩人守一年就回來。

結果他耽於享樂,把這事兒給忘了。

連稱、管至父就聯合公孫無知,將齊襄公給殺了。

之後就有了公子小白和子糾爭奪君位的事情。

最終公子小白勝出,也就是曆史上的齊桓公。

“失去周王室的約束,列國公室自相殘殺,私生活混亂……”

“周朝建立的禮法製度,眼看就要瓦解。”

孔子說禮崩樂壞,就是如此。

“而且,列國因內亂實力大損。”

“正所謂,木朽蟲生牆罅蟻入,中原列國露出破綻,周邊的蠻夷部落就動了歪心思。”

“公羊傳記載:南夷與北狄交侵,中國不絕若線。”

南夷指的就是楚國,楚國是周成王時期受封,但一直被中原列國視為蠻夷。

周襄王就說過:楚人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管仲也說過類似的話。

大意就是指責楚人不能及時朝貢周天子,祭祀蒼天的禮品也不能按時送到。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連周天子祭天的祭品都不給,就知道楚國對周禮的態度了。

事實上,楚國一直都沒有采用周禮,施行的是自己本地的文化。

因此周王室包括中原列國,都視其為蠻夷。

楚國人自己也說‘吾蠻夷也’。

北狄指的是犬戎等少數族群。

他們趁著中原虛弱,對列國發起了猛烈進攻。

中國(中原各國)像一根線一樣聯係在一起,才沒有被楚國和北狄攻滅。

說到這裡,馬鈺停頓了一下調勻呼吸,再次說道:

“聯係列國的那根線,就是周禮,我這麼說潛溪先生可認同?”

宋濂點點頭,他可太認同了。

能將中原列國聯係在一起的,也就隻有周朝的禮法製度了。

而儒家尊崇的就是周禮,這等於是在替儒家張目。

馬鈺緊接著又問道:“前麵我們說過,周王室勢微,列國已經不再遵守周禮。”

“那麼是誰讓列國重拾周禮的?或者說,誰是那根穿線的針呢?”

以前周王室是穿線的那根針,可現在他已經號令不動群雄了。

那麼是誰接替了這個重任呢?

答案其實就在紙麵上,齊桓公和管仲。

“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稱霸諸侯。”

“先是北擊戎狄,救邢國和衛國。”

“還將他們遷徙到相對安全的地方,為他們築造城池。”

楚國曆史上有兩大雄主,一個是楚成王,另一個就是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當時的楚王正是楚成王。

楚成王繼位後,用了很短時間就平定了周邊地區,並擊敗了夷越各部拓地千裡。

使得楚國從一個偏遠蠻夷小國,一躍成為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楚成王自然不滿足於此,將目光看向了中原。

你周王室能當天下之主,為何我楚國不行?

當時虛弱的中原各國都不是楚國的對手,又是齊桓公率領列國聯軍,死死的遏製住了楚國的北上之路。

楚國沒有辦法滅亡中原,又害怕齊桓公帶人打他。

畢竟齊桓公打的旗號就是尊王攘夷,你不施行周禮,那你就是蠻夷,我們就打你。

楚國不想挨打,隻能在禮法上向中原看齊。

這也就意味著,楚國正式開始華夏化。

幾十年後,等楚莊王繼位,楚國在文化上已經和中原各國無異了。

後來楚莊王擊敗晉國成為新一代霸主,推行的依然是周禮。

“這一切都是齊桓公和管仲之功也。”

“他們重申周禮,也定下了霸主的標準,讓後來者隻能沿著他留下的路走。”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周王室衰微之後,周禮才沒有被拋棄。”

除了尊王攘夷,在葵丘之會上,齊桓公還給列國製定了幾條基本規矩。

毋雍泉,毋訖糴,毋易樹子,毋以妾為妻,毋使婦人與國事。

什麼意思呢?

不能因為打仗堵塞水源,不能阻斷糧食流通。不能以妾為妻,不能婦人乾政。

後麵兩條就不說了,前麵兩條對百姓和民生有多重要,就無需多言了吧。

可以說,正是管仲和齊桓公,將塌下來的天給撐住了。

隻手挽天傾不過如此。

“先生之前說,管仲重工商,致使齊國風氣敗壞。”

“那麼您可曾了解過,齊國的土地是否適合農耕?”

“即便是現在,山東依然有大片的鹽堿地寸草不生,更遑論種莊稼。”

“在這種情況下,他除了因地製宜發展工商業,還有彆的辦法嗎?”

“換成您過去,有什麼辦法解決百姓生計問題,還能帶領齊國富強?”

宋濂默然不語。

馬皇後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馬鈺繼續說道:“您說管仲輔桓公,九合諸侯,然尊王攘夷皆權謀也,非本於仁義。”

“對此我隻有一句話,君子論跡不論心。”

馬皇後和朱標皆眼睛一亮,論跡不論心,此言大善也。

宋濂也不禁為這句話動容,不過依然沒有開口說話。

馬鈺見火候差不多了,給出了最後一擊:

“若無管仲齊桓公,楚國滅中原開四代,北狄南下吞區夏。”

“周禮能安存乎?”

“宗法不存,儒家能獨存乎?”

華夏一直說三代之治,這裡的三代指的是夏商周。

為什麼要說三代呢?因為三個朝代,在禮法製度上各具特色。

雖然改朝換代之後,新朝對前朝的製度有改良也有繼承。

可總體上來說,都展現出了其獨特的特點。

後來的秦漢隋唐一直到明清,在禮法上一直未能脫離三代禮法製度的窠臼。

所以,從宗法製度方麵來說,依然是三代。

楚國和戎狄,都擁有獨特的本地文化,采用的是本地的禮法製度。

如果他們滅中原建立自己的統治,采用不同於夏商周的禮儀製度。

那麼在文化上,他們就相當於開了第四代。

華夏曆史就會變成,夏、商、周、楚/狄。

一旦他們開四代,周禮就會被廢除,沒了周禮哪還有儒家。

所以,管仲和齊桓公不光挽天傾,還間接拯救了儒家。

孔子說: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事實上,他還是低估了管仲和齊桓公的功績,也低估了他們對華夏文明的影響。

可惜的是,孔子隻看到了他們抵擋住了楚國和戎狄的兵鋒。

卻沒有看到他們對周禮的貢獻。

否則也不會說出,管仲器小不知禮這樣的話。

馬鈺說這麼多,也不是用來解釋孔子的‘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這句話的。

而是為了反駁‘管仲器小不知禮’。

這句話是儒家門徒批判管仲的依據。

隻要反駁了這一點,所有對管仲的批判都是不成立的。

一個拯救了周禮,間接拯救了儒家的人。

你說他德行不夠?說他不知禮?

馬鈺長歎口氣,道:“所以,緣何言管仲器小不知禮?”

麵對這鐵一般的史實,宋濂除了沉默,依然是沉默。


最新小说: 一世豪權,一世月明 滿門儘滅的宇智波沒有格局 [綜英美]哥譚鼠鼠人 校傲新世紀 我從地獄歸來 全球警報:天命反派出獄了! 雨夜狂風 都市乞丐小醫仙 都市冥王回歸 冰汽領主:主教剛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