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明第一杠精_我的姑母是馬皇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的姑母是馬皇後 > 第37章 大明第一杠精

第37章 大明第一杠精(2 / 2)

但也確實眼饞馬鈺那一身學問。

不說能全部學到手,哪怕隻是能學到一部分呢。

關鍵是,如果能將他學習的方法摸清楚,對皇家教育來說可就太重要了。

可以說能惠及子子孫孫。

想到這裡,他一咬牙,老二啊,委屈你了。

“如此也好,他與樉兒最熟悉,就讓樉兒跟著他一起學習吧。”

皇後帶著大包小包親自去看馬鈺,還在那裡待了大半天才出來,很快就傳遍了應天府。

這態度就更加明確了。

大家哪還能坐得住,再次派人前去送禮。

身份夠高的派管家去,身份不夠的親自過去。

極短時間,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馬鈺也早就料到了這一點,在門口懸掛了兩條鹹魚。

這是以羊續懸魚的典故,來表麵自己的誌向。

說白了,我不收禮。

但依然無法阻止那些人的熱心,門口排隊的人非但沒有減少,反而一直在增加。

這時,新任管家袁朗找到他建議,這樣一直拒絕也不是辦法。

況且以後你還要在朝堂立足的,不能一直這麼孤立自己。

“禮可以不要,但可以將禮單和名帖留下。”

馬鈺畢竟是穿越者,不懂這些門道,此時聽管家解釋才明白原來還可以這樣。

其實大家過來送禮,倒也不能說就是要巴結討好他。

而是一種認可的表示。

我們認可了你的存在,並對你表示出應有的敬意。

他將禮單和名帖留下,則表示你們的情誼我領了。隻是大家君子之交淡如水,禮還是帶回去吧。

如此大家裡子麵子都顧全了。

嘖,古代人做事就是講究啊。

此時想想,當初馬八爺來者不拒,恐怕大家私底下不知道怎麼嘲笑他呢。

之後的事情也果如袁朗所說。

那些送禮的人見他將禮單和名帖收下,也沒有再磨蹭,帶著禮品高高興興的就回去了。

門口的長隊迅速縮小,沒多久就消失了。

後續送禮的人依然會大包小包的過來,然後留下名帖和禮單,再帶著大包小包返回。

讓馬鈺再次感歎,果然啥事情都有套路啊。

不懂的人是真的抓瞎還丟人,懂了就覺得一切是那麼簡單。

袁朗的表現還不隻是如此。

等晚上,馬鈺正在書房學習,他拿著厚厚一本冊子過來。

上麵記錄著所有送禮人的信息。

他還按照地位高低,職務輕重,加入大明的早晚等,對這些人進行了分類。

與馬皇後有直接關聯的,更是被重點標注出來。

而且他隻是將這些標出來,然後交給馬鈺觀看,卻沒有指手畫腳說該如何如何做。

隻有馬鈺主動詢問的時候,他才會稍稍說幾句。

而且每次提過建議之後,都必然會加一句:

“這隻是我的一點淺見,希望能給公子參考。”

這覺悟和情商,馬鈺都不禁暗讚,當個管家屈才了啊。

於是他就好奇的問道:“袁管家也是有才之人,就沒有想過出仕?”

袁朗笑道:“出仕哪有給公子當管家有前途。”

馬鈺先是一愣,然後歎道:“袁管家真是個妙人,也是難得的明白人啊。”

袁朗是在拍馬屁?不,他說的就是實打實的真話。

每個人擅長的點不一樣,情商高能將一家管好,不代表就能治民,就能將一府一縣治好。

而且,情商太高太喜歡權衡,當官也並不一定就是好事。

很容易就把自己給玩死了。

給達官顯貴當管家,看起來身份卑微,然而宰相門前七品官。

外地的知府、縣令見了他,都得客客氣氣的。

他還能借助主家的地位,照顧自己背後的家族,培養家族子弟。

都不需要乾什麼違法犯罪的事情,隻要他在那站著,家族就能跟著受益。

但聰明人和有才人,最不喜歡的就是屈居人下。

很多人明知不可為,也希望出仕做官。

袁朗卻沒有,他選擇了當管家這條路。

正因為想通了這些,馬鈺才會說,袁朗是個妙人,也是個真正的聰明人。

難怪馬皇後會讓他來給自己當管家。

接著,馬鈺在袁朗的幫助下,一一了解了這份名單上的人。

做到了心中有數。

不光要了解誰來送禮,也要了解誰沒來送。

這些人都是什麼身份,平時的表現如何。

如果平時就比較正直,隻與相熟的人往來,那他不送禮是正常的。

如果這個人經常與彆人禮尚往來,這次卻沒有送東西,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比如,李善長和數十名‘吳王’時期的人,就毫無動靜。

李善長是丞相,他不送禮還勉強能說得過去,可另外那些人不送就隻有一種可能了。

難怪他私下調動拱衛司這麼敏感的事情,朱元璋都能忍的下來。

不光是以往的情分,李善長所代表的勢力,也讓他這個當皇帝的投鼠忌器。

畢竟現在大明還沒有真的得天下,他還不敢掀桌子。

有了這個認識,馬鈺就知道,接下來自己和李善長怕是還有的拉扯。

不過嘛,這事兒倒也不怕。

若李善長就此作罷,兩家互不相乾也就罷了。

如果他還敢找自己的麻煩,那也彆怪自己給他找麻煩。

彆的不說,楊憲和李善長的仇,可是寫在史書上的。

而楊憲是標準的小人、酷吏,這種人最難以對付。

自己隻需要稍稍加把火,就夠李善長喝一壺的了。

總而言之,這份禮單確實讓馬鈺大開眼界,

不禁感歎,送禮真是一門學問啊。

朱元璋這一波也是雷厲風行,第二天就宣布要建大本堂供太子學習之用。

並讓宋濂負責此事。

對此儒生們自然非常高興,誰掌握了太子,誰就掌握了未來啊。

接著朱元璋又下令,從國子監和翰林院,抽調了幾名算學、史學名家為講師。

此舉不出意外,遭到了儒生們的反對。

他們倒不是反對讀史,而是反對算學。

太子隻需要學習聖賢之意,必然能使天下大治,何必分心去學算學這種無用的東西。

朱元璋的反應就很輕描淡寫了:“孔子說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爾等卻說算學無用,豈不是在指責聖人之學無用?”

“朝廷容不下爾等欺師滅祖之輩。”

於是將這些人全部罷官永不錄用。

然後再也沒有人敢說算學無用,也沒有人敢反對太子學算學了。

馬鈺聽聞此事,那自然是舉手稱快。

這些人,活該。

原本的曆史上,儒生就一直在針對算學。

朱元璋身強體壯的時候,還能將這種意見壓下去。

後來隨著一係列變故,再加上他年老體衰,已經無法兼顧全局了。

最終在洪武三十年,不得不坐視儒生將算學逐出國子監。

從此大明失去了培養計官的體係,導致財政、稅務係統一團亂麻。

而算學失去了國家的支持,發展腳步也基本停滯不前。

可以說,中國在理科方麵全麵落後於西方,不是一件兩件事情造成的。

而是很多因素綜合的結果。

這一世,勢必不能再讓這種情況發生。

他默默的想道。

就在朝堂注意力都被大本堂吸引的時候,一艘船沿著大運河南下,停靠在了應天城外的碼頭。


最新小说: 主播單手壓ak,震驚了全網 撕夜 被趙王趕走,始皇拜我為丞相 咬夏棠 農民小神醫 鎧甲:朝九晚五?可我是幽冥魔啊 讓你裝傻,你把皇帝逼退位了? 修行十三年,才獲得二郎真君傳承 大秦係列:穿越成嬴虔 剛進入六扇門,罪犯係統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