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憑他劉家後來那些皇帝的能力,麵對這十年天災,基本就是亡國的局麵。”
“也就和熹皇後能力強,殫精竭慮強撐了過來,給東漢續命百年。”
和熹皇後鄧綏,之前馬鈺對她印象並不深,隻知道她後宮乾政什麼的。
後來還是在網上聽彆人說,她是容貌絕美的大長腿禦姐,關鍵能力還超強。
於是他就特意上網搜了關於她的信息。
當然,他對什麼絕美啊大長腿啊之類的,完全不感興趣。
純粹是對其能力的好奇。
仔細了解過後才知道,鄧綏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
彆的不說,就小冰河期帶來了十年天災,但凡能力差一點都不一定能熬的過來。
半年波及數十州郡的洪澇,半年波及數十州郡的大旱,然後又是全國性的蝗災。
就這樣來來回回持續了十年。
當時的羌人、匈奴、烏桓、鮮卑等部落,也發現東漢陷入了內憂之中,趁機發動襲擊。
這種局麵,就問一下有幾個人能撐得住。
最起碼東漢中後期的皇帝,沒有一個能撐得住的。
但鄧綏硬撐過來了。
漂亮、大長腿、能力超強、禦姐……誰會不喜歡呢。
朱元璋其實很不喜歡馬鈺吹捧一個垂簾聽政的皇後,可一想到溫寒變,他就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
如果大明真的麵臨漢安帝時期的十年天災,他巴不得出十個鄧綏力挽狂瀾。
閒聊了幾句鄧綏的功勞,和東漢中晚期麵臨的各種天災,馬鈺才接著往下講溫寒變的事情:
“這一輪寒冷期,大概持續到了北周初期。”
“此後氣溫開始升高,到了唐朝初期,進入了溫暖期巔峰。”
“當時的氣溫高到什麼程度呢,吐蕃高原上的千年凍土都融化了。”
“雪山融水帶來了充沛的水資源,可以灌溉更多的土地。”
“於是高原上的人口開始快速增加,吐蕃能變成和大唐掰腕子的國家,多得益於此。”
“到了唐朝末期,溫暖期過去,下一個寒冷期到來。”
“吐蕃在這一輪寒冷期被徹底擊潰,至今都再未誕生強大的國家。”
“北宋初年,氣溫有一個短暫的小回升,但之後就是一路下滑。”
“南宋初期,杭州西湖都結冰了,甚至出現了嶺南荔枝被凍死的記錄。”
眾人都很是震驚,西湖也能結冰?
嶺南那地方可是有名的濕熱地帶,竟然也能凍死樹木。
這氣溫得降低到了何種程度啊。
朱元璋和朱標想的更多,宋朝頂著寒冷期的壓力,竟然也能養活那麼多人口。
實在太不可思議了啊。
馬鈺接著說道:“到了南宋中晚期,持續了將近四百年的寒冰期結束。”
“此後一直到元朝,溫度回升到了一個相對溫暖的時期。”
“蒙古人能夠崛起,其實也要感謝溫暖期到來。”
“氣溫升高,草原降雨增多,水草更加肥美,能放牧更多牛羊。”
“牛羊多了,就能養活更多人口。”
“成吉思汗抓住這個機會,建立了強大的蒙古帝國。”
“不過這些都即將成為過去,到現在為止,這段溫暖期已經持續了兩百年。”
朱棡鬆了口氣,道:“四百年的溫暖期,我們還有兩百年時間呢。”
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兩年百,時間寬裕的很呢,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然而,馬鈺卻搖搖頭,歎道:
“溫寒變加起來八百年左右為一個周期。”
“但溫暖期和寒冷期並不是各四百年,而是會有所變化的。”
“如果溫暖期長,那麼寒冷期就會短一些。”
“如果溫暖期短,那麼寒冷期就會長很多。”
朱標心中一驚,沉聲道:“你是說,這一次的溫暖期很短,短到已經結束了?”
馬鈺再次搖頭,說道:“事情沒有你們想的那麼惡劣,但現在留給大明的時間,已經不足百年了。”
“甚至可能隻有五十年。”
“天下將會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漫長寒冷期,可能要持續五百年。”
五百年?眾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朱棡眉頭緊皺:“會不會是你搞錯了?怎麼會這麼短?”
馬鈺隻是說道:“你們不妨派人去看一下,現在的北方,還能看到南方才有的動植物嗎。”
“再派人去陝北和河套地區看看,那裡的降雨是不是變少了。”
“當然,現在情況還沒有惡化到那個程度,大明還可以過幾十年安穩日子。”
說到這裡,他目光掃視了一圈眾人:
“幾十年後呢?”
說到這裡,他就停止了今天的分析。
響鼓不用重錘,說到這裡已經足夠了,再說下去就顯得囉嗦了。
朱元璋臉色沉重:“咱會派人去查的,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眾人也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寒冷期,五百年。
隻是想一想他們就覺得頭皮發麻。
這時馬皇後長歎一聲道:“夏蟲不可以語冰,在溫寒變麵前,我們與夏蟲又有何異也。“
朱棡等人皆心有戚戚,雖然不想承認。
可麵對長達八百年的溫寒變,人類的壽命確實太短暫了。
短暫到都無法察覺到還這個周期變化。
多虧了老祖宗喜歡記錄曆史。
當然,也少不了一群善於從曆史中,尋找蛛絲馬跡的人。
這時朱樉出口說道:“你們這是乾嗎?”
“咱們有老馬分析各種問題,現在又提前知道了溫寒變,還有幾十年時間去做準備。”
“比起曆朝曆代都強太多了。”
“況且寒冷期又不是沒有辦法扛過去。”
“人和熹皇後區區一女子,都能硬抗十年天災,為漢朝續命百年。”
“咱們這麼多人,有什麼可擔心的?”
大家都意外的看向他,沒想到他竟然這麼鬥誌昂揚。
朱元璋先反應過來,大笑道:
“哈哈……好好好,老二說的好啊。”
“咱能從一個農家子成為皇帝,還怕區區寒冷期?”
朱標也不禁振奮道:“二弟說的對,比起曆朝曆代,我們已經占據極大優勢了。”
朱棡也頷首道:“知道麵臨的是什麼情況,也知道問題在哪,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朱棣興奮的道:“就是,有什麼好怕的,大不了就是乾。”
馬皇後也非常欣慰:“父子兄弟齊心,再大的困難也能度的過去。”
兄弟幾個相互看了一眼,重重點頭。
這時朱元璋又輕輕踢了馬鈺一腳:
“你家長輩肯定構思過,要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冷期。”
“彆藏著掖著了,都給咱說清楚了。”
還敢踢我?
馬鈺大怒:“沒有,我什麼都不知道。”
朱元璋哂笑道:“嗬……小子還敢嘴硬,我可是你姑父,揍你那是天經地義。”
“怎麼,還想挨揍是吧。”
馬鈺心中一驚,連忙拉著馬皇後的衣袖道:
“姑姑啊,你要為我主持公道啊。”
馬皇後忍住笑,歎道:“沒辦法啊,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姑姑我也得聽他的啊。”
馬鈺滿臉悲愴,雙手高舉仰望蒼天:“蒼天啊大地啊,來個神仙姐姐幫我出個氣吧。”
眾人皆莞爾不已。
馬皇後輕輕點了一下他的頭,說道:“彆鬨了,快說正事吧。”
馬鈺放下雙臂,怒視朱元璋嘴唇一陣無聲翻動,看起來像是在蛐蛐人。
朱元璋自然知道他在做樣子,但還是配合的眉頭一挑,就要下黑手。。
馬鈺連忙乾咳一聲,道:
“有是有,但很多東西你是真理解不了,提前說了隻會起反作用。”
“咱們循序漸進,你先按照你的思路去做。”
“然後我再根據你做的情況,給出相應的意見。”
換成彆人這麼說,朱元璋早就舉起屠刀了。
哪怕是換成以前,馬鈺這麼說他也會不高興。
但現在他已經完全認可了馬鈺掌握的知識。
雖然溫寒變還沒有證實,但他知道大概率是真的。
這可是實打實決定王朝興亡的東西。
大明很多政策,都要因此而改變。
在這種知識麵前,他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
所以,馬鈺說這番話,他並沒有生氣,反而默默的點頭表示明白。
而他的這個表態也意味著,馬鈺將真正參與到大明的國策製定中來。
努力了那麼久,花費了那麼多心思,終於獲得了這個資格。
馬鈺自然也非常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