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當皇帝是為了什麼?”
“首先是讓自己的婆娘孩子過上好日子,然後才能去管彆人。”
“在咱心裡,你們娘兒幾個永遠是最重要的。”
“隻要能讓你們活,就算用天下人的命換咱都願意。”
馬皇後心中非常的感動,有夫如此婦複何求:
“在我們的心裡,你也是我們的天,是我們最大的依靠。”
夫妻倆搞了一點少兒不宜的小動作,許久之後才重新開始談話。
朱元璋接著方才的話題說道:“他馬鈺清高,他能將彆人的命,看的比自己的婆娘孩子還重要嗎?”
“他要真的能做到,咱第一個唾棄他。”
馬皇後臉龐紅潤,說道:“這孩子也是個重感情的人,伯仁那件事情就是證明。”
朱元璋也不禁點點頭,為了和常升的兄弟情,冒著被天下人恥笑的風險,也要提醒常遇春卸甲風的事情。
足以證明馬鈺是個重感情的人。
“若不是伯仁的事情在前,咱早就收拾他了,還會容忍他到今天?”
“他不會真的以為,有點學問就可以為所欲為吧?”
“就算沒他,咱最多就是多走一點彎路,照樣能將大明治理好。”
馬皇後頷首道:“對此我深信不疑。”
“鈺兒說的東西確實很有用,但曆朝曆代又有幾人能懂這些的?”
“他們不一樣將國家治理的很好。”
“以你的天賦,隻要去研究很快就能摸到治國的竅門的。”
媳婦的表揚,讓朱元璋心裡那叫一個高興:
“還是妹子懂咱,馬鈺那小子以為自己學了點東西就多了不起。”
“哼,他還不知道,咱早就將他底細看穿了。”
“就是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才對他如此包容。”
“他還沾沾自喜,以為咱離不開他的學問呢。”
馬皇後笑著點頭表示認同。
在她看來,這一點他確實沒說謊。
對有才的人,尤其是有才的年輕人,他還是很包容的。
當然,前提是對大明沒有危險性。
但凡讓他感受到一點點不對勁兒,那大概率族譜就沒了。
事實上,原本世界的朱元璋,對年輕有才的人也相當寬容。
典型代表就是解縉。
解縉屬於少年得誌,年紀輕輕就成了京官。
朱元璋對他的才華也很欣賞,有一次就說:
看到你就像是看到了我的子侄,以後對朝政有什麼見解,就直接和我說。
年輕的解縉當真了,回頭就寫了一篇幾萬字的奏疏,將朱元璋的很多政策批判的一無是處。
還提了很多要求,比如解散錦衣衛,重用儒生之類的。
就這朱元璋都隻是一笑而過,還鼓勵了他一番:
你的奏疏寫的很好,以後彆寫了。
但解縉隻聽懂了前半句,得到朱元璋表揚後,回去又寫了好幾封奏疏。
朱元璋也是麻了,最後找了個理由將他外放了。
解縉這種迂腐書生他都能包容,更何況是馬鈺這樣有真本領的人。
所以,他容忍馬鈺,倒也不全是因為馬皇後,和他自己的性格也有關係。
當然,這其中馬皇後依然起著決定性作用。
若是沒有她,馬鈺早就被腰斬了,也就沒有後麵的事兒了。
不過夫妻倆其實都明白一件事情,馬鈺的內心是自由的,沒有臣服於任何人。
這是他和其他人本質的區彆。
耍寶,不過是遮掩內心自由的偽裝。
但這些沒必要說破就是了。
接著夫妻倆就開始討論起未來政策的問題。
朱元璋表情凝重:“如果真的如馬鈺預測的那般,數十年後就提前進入寒冷期。”
“咱們真的得未雨綢繆了。”
馬皇後有些慶幸的道:“還好有宋朝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參考,否則還真的毫無頭緒呢。”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這應該就是馬鈺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要保持和域外文明交流的用意了。”
“就是想讓我們從外部獲得資源,在寒冷期多熬幾年。”
馬皇後敏銳的察覺到,他說的是多熬幾年,而不是渡過寒冷期。
顯然是不看好大明能熬過去。
其實她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五百年的寒冷期,如果朝廷一直保持強勢還好說。
但凡君主能力稍差一些,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弱一點,接下來基本就是亂世了。
想到這裡,她開口說道:“我不敢奢望太多,大明國祚能有三百年就滿足了。”
朱元璋也頷首道:“三百年也不短了。”
說到這裡,他忽然道:“你說咱們將交趾收複,在那裡設立州縣如何?”
馬皇後疑惑的道:“交趾?”
朱元璋解釋道:“寒冷期越往北越冷,南方氣溫還是比較高的。”
“交趾在最南方,氣溫尤為的高,又盛產稻米。”
“如果能將這裡打下來,並建立穩固的統治,後世子孫就多了一個產糧區。”
馬皇後眼睛一亮,說道:“好法子,交趾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疆域。”
“隻是長期被蠻夷占據,也是時候收回來了。”
“但此事急不得,還是先覆滅元朝,拔除內部割據勢力再說。”
朱元璋說道:“嗯,此事至少也要十年後了,不過可以提前做準備。”
“想統治交趾,最方便的就是走海路。”
“我們可以提前建造造船廠,打造一支強大的水師。”
“況且發展海貿也需要掃平海上的盜匪,尤其是倭寇,否則誰也不敢出海經商。”
“這也需要一支強大的水師才行。”
馬皇後自然也是認同的,既然決定要走這條路,那提前做準備是非常有必要的。
接著兩人又討論了許多問題。
比如馬鈺提議,在陝北和河套搞封山育林。
兩人經過商議,大致認為是可行的。
反正現在北方地廣人稀,將少量人口集中在部分條件好的地方,好處實在太多了。
百姓也能獲得好處。
不過朱元璋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準備將這個計劃,放在拿下河西走廊之後。
“百姓最忌諱來回折騰,等拿下河西走廊再進行調整,爭取一次把移民的事情解決。”
夫妻倆開完小會,朱元璋就返回了乾清宮。
然後接連下達了好幾條命令。
其中一條是命吳楨為靖海將軍,在沿海督練水師(海軍)。
還有一條,是命人調查河套、陝北的實際情況,統計當地人口等等。
對這兩條命令,群臣都覺得很正常。
作為中央朝廷,怎麼能沒有水師(海軍)呢。
彆的不說,倭寇猖獗,也正需要海軍防備。
隻是大明目前的水師,是以巢湖水師為基礎組建的。
戰船也基本都是平底船,吃水淺隻能在風浪小的內河航行。
到了海上,也隻能在近海岸區域活動。
這也是大明拿倭寇沒辦法的原因。
訓練正式的海軍迫在眉睫。
吳楨剛剛率領水師,從海上進攻福州擊敗了陳友定,是立下大功的。
提拔他很正常。
至於統計陝北和河套地區的情況,那就更正常了。
這是大明新收複的土地,掌握詳細數據也是理所應當的。
隻有馬鈺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彆提多開心了。
這臭要飯的,終於開始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