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元璋對方才的話題避而不談,馬鈺反倒是鬆了口氣。
他今年都四十出頭了,對世界的認知已經定型,想要改變非常困難。
即便他明知道自己的認知是錯的,在內心深處也極難改變。
這和固執無關,人性本就如此。
他聽了自己的講解,沒有勃然大怒斥之為歪理邪說,也沒有反駁,其實是一件好事。
這說明他聽進去了。
隻是因為與他固有認知不符,才避而不談。
接下來他會去翻閱史料,求證自己方才說的東西,然後慢慢調整心態。
至於最後能不能接受,又能接受多少,會不會因此調整接下來的政策。
誰也不知道。
但起碼沒有直接反對,已經是個好現象了。
而朱元璋詢問的這個問題,他也是早有準備。
不過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這個問題有點大逆不道。”
朱元璋臉色一變,起身朝遠處的內侍說道:
“所有人離開坤寧宮,不得靠近半步,違令者斬。”
“嘩啦……”一眾內侍不敢耽擱,小跑著離開這裡。
常妃和徐妙雲也連忙行禮告退,這次沒人挽留她們。
朱棡和朱棣也下意識的起身想要離開。
但已經返回座位的朱元璋卻說道:
“你們兩個也坐下聽著,免得隻知道打打殺殺。”
聽到這話馬皇後一愣,神色裡浮出擔憂之色,不過並沒有說什麼。
朱棡也同樣麵露憂色,他可是很清楚,自己再怎麼說也隻是個皇子,而不是太子。
有些東西是不允許皇子知道的。
現在父親將他們兄弟留在這裡,不知道是什麼打算。
如果引起大哥不必要的誤會就麻煩了。
不行,回頭必須要和父親說清楚。
朱棣就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了,一聽可以留下聽‘大逆不道’的事情,那叫一個興奮。
朱標的表情如常,似乎沒覺得這樣有何不對。
等眾人都離開,朱元璋又看向馬鈺:
“說吧,咱倒要聽聽,如何個大逆不道法。”
馬鈺自然也知道,朱元璋讓朱棡和朱棣留下有些問題,但他倒沒有往養蠱、易儲方麵去想。
前世的曆史已經證明了,朱標的太子之位有多穩固。
朱元璋這麼做,大概率是有彆的計劃,而且他也隱隱有所猜測。
隻是現在還不能確定罷了,所以也沒必要去提。
等將來朱元璋自己說了,再去討論也不遲。
所以他也是假裝什麼都沒看出來,聽到朱元璋的話,就說道:
“現在,把所有綱常倫理思想全部放下,忠君愛國之類的思想也通通不存在。”
聽到這句話,朱元璋眼皮子一陣跳動。
朱棡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朱棣即便不懂事也是被嚇了一跳。
這果然是大逆不道啊。
隻有朱標,隻是挑了挑眉頭,露出興奮的表情。
馬鈺停頓了一會兒,等他們接受了上麵的信息,才接著說道:
“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角度來回答。”
“其一,為什麼會產生國家,或者說人為什麼會抱團組成一個群體。”
“其二,從群體和國家的角度來看,如何才能建立穩固的政權。”
穩固政權?朱元璋頓時豎起耳朵。
之前馬鈺講的,都是大方向上的宏觀上的問題,很少涉及具體事務。
偶爾講到了,也隻是淺嘗輒止。
今天終於要涉及具體事務了嗎。
馬鈺這次沒有停頓,接著就說道: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組成一個群體?”
“我自己或者一個家庭獨自生活,不行嗎?”
“為何還要加入一個群體,被彆人剝削奴役?”
說到這裡,他看著幾人問道:
“現在你們拋開自己的身份,就當自己是個普通人。”
“你們會為了什麼原因,加入一個群體。”
眾人先是一愣,然後就陷入了思索。
他們還真的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
亙古以來人就是抱團生活的,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人抱團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現在馬鈺這麼一問,他們才發現,好像事情並非如此。
人為啥要加入一個群體?
加入群體後,運氣好能當個自由民,運氣不好就是奴隸。
自己躲到深山裡,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好嗎?
朱棡皺眉說道:“深山老林環境艱苦,還要麵對各種猛獸,生病了也沒有地方醫治……”
他也是越說越流暢:“融入人群,大家一起開墾荒田耕種土地。”
“一起抵禦猛獸,一起反擊敵人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