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元璋的態度,馬鈺是早就預料到了的。
要說朱元璋最在意的敵人,應該有三個。
陳友諒、張士誠,還有個就是王保保了。
而且他對三人的態度也截然不同,前兩者是必欲滅之而後快。
對王保保,他既重視想消滅,又惜才並試圖招攬。
否則也不會想著讓朱樉娶觀音奴。
必須要提的是,王保保是漢化蒙古人,他的根基在北方的漢地。
蒙古草原上,他是沒有任何勢力的。
隨著元朝滅亡,大明收複北地,王保保逐漸失去立足之本。
現在他手裡的軍隊,就是他最後的家底了。
等大明將他手裡的軍隊消滅的七七八八,他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這不是馬鈺胡扯,而是原本曆史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原本世界洪武五年,王保保在嶺北之戰擊敗明軍主力。
但他自己也是慘勝,手中的力量被消耗殆儘,從此就退出了曆史舞台。
原因很簡單,失去根基之地,他招不到軍隊了。
從那時候開始,朱元璋就再也不提招攬他的事情了。
這一世有了馬鈺的存在,常遇春沒死。
雖然中風帶來了一些後遺症,但以他現在的恢複情況來看,是能趕上洪武五年的嶺北之戰的。
到時候徐常合體,王保保是翻不了天的。
或許都用不到嶺北之戰,他就變得沒有什麼價值了。
再加上阿魯溫病逝,趙敏真正成了孤女。
到時候朱元璋也就懶得拿她做文章了。
所以馬鈺明知道朱元璋是找借口推脫,心裡卻一點都不著急。
等過兩年他想娶趙敏將毫無難度。
所以這次他也沒有再堅持,而是說:
“等她及笄再談此事也可,不過這中間你不能阻攔我與她接觸。”
朱元璋見他這麼容易就讓步,也鬆了口氣。
他是真怕馬鈺色欲攻心,再來個原地自爆。
所以對於馬鈺的這個要求,也就沒有阻攔,隻是警告道:
“見她可以,但有些事情絕對不能和她說。”
“如果讓她知道了什麼不該知道的,彆怪咱心狠手辣。”
此事平穩落地,馬皇後、朱標也鬆了口氣。
朱樉更是大喜,終於把這事兒給推掉了。
不過還不保險,得做兩手準備。
一邊要促成老馬和那個蒙古胖女人的婚事,一邊也得解決自己的人生大事。
等找到媳婦了,誰也沒辦法逼我娶那個胖女人。
接下來,朱標主動將話題,扯到了昨天和姚雲心的交談上。
朱元璋分彆從錦衣衛和朱標那裡,了解了交談內容。
但依然有很多不解的地方,這會兒一一提出。
馬鈺詳細做了解答,並且進行了一定的延展,還與之前講過的部分課程進行聯係。
力求讓他更加透徹的明白昨天都講了什麼,也為他勾勒了新思想的藍圖。
當然了,主要目的還是告訴朱元璋。
我的思想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根據曆史發展規律推演出來的,是必然趨勢。
逆曆史潮流而行,是會遭到反噬的。
從朱元璋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對這套新思想的接受度還是可以的。
馬鈺心中也暗暗慶幸,之前一年的講課,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至少朱元璋接受了曆史發展趨勢這個說法。
一旦他開始嘗試,用曆史規律來推演未來,就會自然而然的主動追求‘變’。
改革也就變得勢在必行。
這時,朱元璋又問了一個問題:
“如果有人打著天賦人權的名義,反對朝廷禮法怎麼辦?”
我的權利是天給的,你們憑什麼剝奪?
這種情況是必然會發生的。
但馬鈺卻知道,朱元璋真正想問的是什麼。
皇權。
既然人權是天賦予的,你皇帝憑什麼高高在上,憑什麼管我們?
說白了,這個問題真正的核心是,新思想如何確保皇權。
早有準備的馬鈺不慌不忙的道:
“天子,代天行道。”
朱元璋追問道:“何解?”
馬鈺解釋道:“天不可能親自管理眾生,就需要一個人代替祂行使天道。”
“於是就有了君主,這就是天賦君權。”
“所以君主管理眾生的權力,來源於上天。”
“要管理眾生,自然就要製定禮法製度。”
“就以賦稅為例,之前我們說過,賦稅的本質是財富再分配。”
“可是問題來了,朝廷憑什麼征收賦稅?”
“老子有雲: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人都有私心,每個人的天賦都有差異,所以財富必然會向少數人手中流動。”
“總有一天,少數人手中的財富,會超過大多數人所擁有的財富。”
“到時候沒有財富的人就隻能餓死。”
“但天怎麼可能會看著百姓餓死呢?所以就賦予了公權二次分配財富的權力。”
“損有餘,就是問有錢人征收賦稅。”
“補不足,就是用賦稅來救濟窮人。”
“這就是我剛才說的,代天行道。”
聽到這裡,朱元璋既驚訝又高興。
他怎麼都沒想到,馬鈺竟然會從這個角度,來解釋老子的‘天之道’。
簡直是天才啊。
關鍵,老子是公認的聖賢。
即便是儒家獨大的時代,他的地位依然沒有受到影響,他的思想依然被認可。
可以說,馬鈺直接用老子的思想,來為君權和禮法做背書。
這比原創思想更容易獲得大家的認同。
以至於他都忘了兩人間的隔閡,大笑道:
“好好好,這個詮釋實在太好了,咱非常喜歡。”
馬皇後和朱標也是大喜,這個解釋出乎意料,但又合情合理。
朱標更是說道:“之前表弟說,公權和民權是同步發展,相互促進的。”
“新思想既保證了公權力,又進一步發展了民權。”
“可謂是巨大的進步。”
馬皇後亦頷首道:“是啊,代天行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隻有皇帝才能製定禮法,保護百姓的利益。”
“百姓也隻有擁護君主,才能讓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
“鈺兒的新思想,讓兩者進一步的結合在一起,實在太完美了。”
朱元璋也連連點頭,這也是他心中所想啊。
馬鈺笑而不語。
公權和民權是同步發展,相互促進的。
在現階段,皇權確實代表了公權力,然而能代表公權力的並非隻有皇權。
這就是馬鈺埋下的伏筆。
還有另外一個更加致命的伏筆,就是天賦人權。
一旦人權意識覺醒,有些事情就會失去控製。
原本的世界,在大明開曆史倒車的情況下,明末都發展出了虛君思想。
這一世有了他的插手,提前搞出了天賦人權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