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群相製_我的姑母是馬皇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4章 群相製(2 / 2)

聞聽此言,很多官吏都眉頭緊皺。

大變革?你要搞什麼?

不過新朝建立後,確立屬於自己的禮法製度是題中應有之意,他們倒也沒有直接站出來反對。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支持大變革了。

還得看皇帝準備怎麼變革,如果太過分了,那必須要反對。

至於最後那兩句威脅,大部分人都沒有放在心上。

畢竟這會兒的朱元璋還沒有大開殺戒,他們還不知道,禦座上坐著的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過也不急,相信很快他們就會知道的。

群臣的反應朱元璋是看在眼裡的,什麼都沒說,內心隻是冷笑一聲。

然後他就開始對劉伯溫等人進行了表彰。

畢竟論證了溫寒變存在,也算是大功一件。

劉伯溫因功被提拔為禦史大夫,執掌禦史台。

聽到這個任命,朝堂頓時響起了嗡嗡聲。

禦史大夫表麵看隻是禦史台的最高長官,實際上擔任的是丞相職務。

也就是說,劉伯溫成了大明朝第三位丞相。

群臣自然非常的震驚。

區彆是,有人高興,有人愁。

浙東一係,乃至江南出身的官吏,那都是非常的興奮。

劉伯溫也是南方出身的官吏,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們的春天要來了。

還有元朝降臣,也非常高興。

劉伯溫也曾出仕元朝,現在位列大明丞相,說明大明不會對他們有偏見。

以後可以放心的工作了。

與之相對應的,淮右係部分人就不開心了。

劉伯溫憑什麼當丞相?

隻是他們都知道朱元璋的性格,不敢明著反對。

隻是心裡盤算著,怎麼給劉伯溫一點下馬威看看。

不過汪廣洋、胡惟庸等人則都鬆了口氣。

禦史大夫雖然也是丞相,但排名並不靠前。

對朝政真正具有決定權的,是中書省左右丞相。

他們兩個爭奪的,就是左丞相之位,最次也得是右丞相。

劉伯溫當了禦史大夫,就不可能再來搶這個位置了。

對他們兩個來說,相當於是排除了一個競爭對手。

心裡隻有高興,哪會不樂意。

李善長眉頭緊皺,我還沒有辭職呢。

任命禦史大夫這麼重要的事情,皇帝竟然沒有和我商量?

這次倒還真不能怪他認不清自己什麼的,而是禮法製度規定,任命丞相必須經過其他丞相簽字背書才行。

現在他依然是左丞相,這麼大的事情皇帝不和他商量。

不但不符合禮法,也完全沒將他放在眼裡啊。

他自然非常的憤怒。

然而還是那句話,他沒有絲毫的辦法。

朱元璋可不是什麼講規矩的人,他強行任命丞相,誰都沒辦法阻止。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李善長徹底變了臉色。

在獎賞過幾人之後,大家本以為今天的早朝該結束了。

哪知一位禦史上奏,彈劾鳳陽皇宮營建貪腐。

“……官吏上下其手,貪墨錢糧無數,連民夫工匠的口糧都被克扣大半……”

鳳陽皇宮營造官吏貪腐?

這個彈劾可以說震驚了群臣,這是打皇帝的臉啊。

大家下意識的看向朱元璋,不知道他會作何反應。

也有少部分人,看向了李善長。

朱元璋臉色頓時鐵青,將奏疏拿到手翻看之後,直接就扔在了地上:

“豈有此理,無法無天,真以為咱的刀不利嗎?”

“劉伯溫。”

劉伯溫出列道:“臣在。”

朱元璋寒聲道:“咱命你為欽差大臣,即日啟程前往鳳陽,將此事給咱查清楚。”

“不論是誰,一律嚴懲不貸。”

劉伯溫回道:“謹遵聖命。”

李善長終於繃不住了,出列道:“上位,此事……”

朱元璋根本就不給他說話的機會,打斷道:

“李相身體欠佳就安心靜養吧,這種小事交給他們去做就可以了。”

李善長臉色漲紅,嘴巴張了又張,卻說不出一句話。

此時他終於意識到,鳳陽那邊的事情露餡了。

難怪任命劉伯溫為丞相的時候,沒有與他商量。

恐怕這會兒皇帝對他的意見很大。

他倒不擔心自己的生死問題,這點把握還是有的。

他擔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近一年多來,朱元璋在很多政策上,已經與他漸行漸遠。

恐怕經過這一事,自己再想掌權就很難了。

這才是最讓他無法接受的事情。

而且誰都知道,鳳陽皇城營造那邊,很多官吏都是他舉薦的,是他的人。

如果讓劉伯溫給一鍋端了,對他這一係的勢力來也,將會是個沉重的打擊。

也必然會導致很多人選擇背叛。

這對於他來說,也是一重打擊。

不行,必須得想辦法將此事給遮掩下去。

找劉伯溫高抬貴手?

他直接就否定了這個想法,當年李彬之事已經證明,劉伯溫不會給他這個麵子的。

那麼就隻能毀滅證據了。

不知道是他忙中出錯,沒有意識到自己被監視了。

還是過於自信自己,覺得自己的信使能躲過錦衣衛的監視。

退朝之後,他立即就寫了一封信,火速送往鳳陽。

隻是信使剛出應天城,就被抓了起來。

很快這封信就出現在了朱元璋的桌子上。

他打開看了一遍,臉色有些難看。

不過並未說什麼,找來燭火直接燒成了灰燼。

“加派一隊錦衣衛給劉伯溫,告訴他除惡務儘。”

朱標臉上帶著怒容,道:“是,李相這裡怎麼辦?”

雖然沒有看到信的內容,但他也能猜到一些,心中極為的憤怒。

他可不像是自己的父親,對李善長沒有額外的感情。

隻覺到這位開國第一功臣,實在太過分了。

朱元璋沉默良久,才幽幽的道:

“大明能立國,李善長功勞甚大,不看僧麵看佛麵,就給他留個體麵吧。”

朱標皺眉道:“可若放任他如此,國法威嚴何在。”

朱元璋歎道:“他身體不適,就讓他好生安養吧。”

朱標還想說什麼,話到嘴邊忽然察覺到不對。

好生安養,也就是說以後不會再讓他接觸權力了。

這樣也好。

於是就改口道:“父親英明。”

朱元璋轉移話題道:“禮部那邊的軍功也核對的差不多了,過幾日咱就大封功臣。”

“典禮的事情,就交由你負責吧。”

“多與陶尚書溝通,這方麵他比咱們懂。”

朱標知道他不想再談李善長的事情,順著話題道:

“是,我這就去找陶尚書。”

接著兩人又聊了一會兒冊封大典的事情,很快就拿出了大致章程。

朱元璋才揮手道:“就照此辦理吧,咱累了,你下去吧。”

——

且說溫寒變的事情。

下朝後很快就傳了出去,引起朝野轟動。

首先是官吏們。

之前此事屬於機密,且還沒有得到證實,大家也隻是私下討論。

現在朝廷當眾宣布,並且還得到了劉伯溫等人驗證。

那就不一樣了。

大家開始在各種公開場合討論此事。

有人認同,有人懷疑,有人直接就認定是假的。

但不論持何種態度,他們都第一時間找到了參與論證此事的官吏,希望能從那些人嘴裡得到第一手資料。

那些官吏之前也已經獲得了準許,並未隱瞞。

將論證過程一五一十的轉述給眾人。

這下就連原本不信的人,都有些猶豫了。

莫非溫寒變是真的?

如果真的有溫寒變,那影響可就太大了。

彆的不說,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冷期,恐怕皇帝真的會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而這是大多數官吏都不願意見到的。

不少人私下已經開始串聯,不論朝廷如何變革,大家都要共進退,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裡,什麼都沒說。

反對變革?

你們先活過財稅窩案再說。

民間關於溫寒變的討論就更激烈了,不過寒冷期百年後才會出現,沒有切膚之痛。

百姓們大多並沒有太過放在心上,而是將此事當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就和之前的黃河奪淮入海話題一樣。

對於北方百姓來說,這是生死攸關的事情。

可是對於南方的百姓來說,就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不過話題傳的多了,很快就走了樣。

沒多久關於溫寒變的神話故事就被編出來了。

什麼溫寒變是一對夫妻神掌握,男掌溫暖,女掌寒冷等等。

還編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馬鈺聽到這些故事,也是哭笑不得。

不過對於這種輿論氛圍,他還是比較樂於見到的。

畢竟,如果百姓都惶恐不安,很容易造成極大的社會混亂。

現在大家都當成故事聽,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真正關心的,是劉伯溫被任命為禦史大夫。

上輩子朱元璋對群相製好像有意見,從始至終都隻有左右兩個丞相,很多時候甚至隻有一個丞相。

這就造成了丞相權勢過重的現實,一度威脅到皇權。

現在竟然任命劉伯溫為禦史大夫,顯然在思想上有所改變。

這同樣是一件好事。

而且這個任命也意味著,劉伯溫重新融入了大明朝廷。

多了一個肯乾事實的人,怎麼看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對於朱元璋讓劉伯溫去查鳳陽皇城貪腐。

他也不得不說一聲佩服,這個人選真的絕了。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沒有動李善長的打算,起碼現在沒有這個打算。

就在他琢磨朝堂變動的時候,管家袁朗一臉古怪的跑過來,道:

“大郎,有貴客來訪。”

馬鈺眉頭一挑:“貴客?誰?”

不是他自傲,以他現在的身份,能被袁朗稱之為貴客的,鳳毛麟角。

那些能被稱之為貴客,任何一個來訪,袁朗早就大禮相迎了,不會現在這幅模樣。

那麼,到底是誰呢?

袁朗神秘的笑道:“是一位姓王的姑娘。”

姓王?

我去,不會是觀音奴吧?

她怎麼來了?

不過先彆管這個了,趕緊去迎接吧。

免得失了禮數。

馬鈺連忙說道:“還愣著做什麼,快推我去迎接。”


最新小说: 妖書詭聞 河邊茅草屋的秘密 全民:覺醒詞條,真少爺的我被強換職業 紈絝瘋女 放蜂少年長河與狐仙蘇瑤 重生95流金歲月 半島白金時代 打不過樓下的貓如何調理 1950年的機械師 天降盲盒!我在古代成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