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還在嗡嗡做響,此時已是靜寂一片。
隻聽到腳步聲輕輕走動。
蘇辰知道這時就是出考題了。
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主考官到底會出幾個什麼樣的題目。
號間之中就聽到一陣陣的急促呼吸聲,有人長出一口氣,顯然是此次考題正好是他複習到的。
有人倒抽一口涼氣,喉嚨裡發出陣陣嗚咽,應該是腦子裡一片蒙逼,題目不太會。
蘇辰抬眼望去,就見到斜對麵兩個書生搖搖欲墜,差點昏倒,心裡不由好笑。
正看得有趣,就見兩位衙役已經舉著牌燈走到身邊,這是防止有些書生熬壞了眼睛,考場光線不足,看不清楚題目設置的。
一個大大的木板被兩人舉起撐到了自己眼前,本場考試題目正是貼在了這張大木板上。
就著明亮燈光,蘇辰一眼望去,心底無波,拿起筆就記了下來。
畢竟是考秀才,題目出得並不算很古怪刁鑽,至少在寧文靖的記憶中曾經都讀到過,雖然理解得不算太過精深透徹,至少還能記得。
“果然原身就有著秀才學問,張延慶那幫子書生並非盲目吹捧,就算是想要算計,交談之間也不至於句句假話。“
一看題目,蘇辰心裡就有數了。
此次考題,四書文二篇、五經義一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題目、詩、文寫法皆有一定格式,全卷不得多於七百字。
隻是功名的第一步,要求的其實並不算很高。
無需太多的個人思想,更不需要寫出驚天動地的策論,一般情況下隻是文字精熟、熟悉經典,能通順暢達的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即可。
考中了秀才,也就是茂才,終究還是生員。
生員就是學生,再有身份的學生,也還在求學的路上。
無論是哪一個朝代,錄取的要求就是博聞強識,腦子清醒。
第一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這是《論語.泰伯》中孔子稱讚堯的話,無論是前身寧文靖,還是蘇辰本身,其實都是看過學過的。
此題頌揚古聖先賢的化育之功,就是引經據典在吹捧先君王。
通篇說的是堯做了哪些很牛的事情……他用賢人,遠小人,傳播教化治下萬民,終於成就了千古偉業。
這很好理解,不理解其實也沒關係,蘇辰的芯片裡麵存有曆朝曆代的經典,還有著千家集注,對付如此中規中矩的題目,簡直稱得上不費吹灰之力。
八股文做得好,的確需要文采過人,用奇特的格式做文,要求繁多。
就如戴著鐐銬在跳舞,跳舞當然得好看,不但得好看,還得注意跳的範圍和風格,其實就是破題。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題目破對了,事半而功倍。
這一題也沒太多好說道,人家出題的人都寫得很明白了。
詩句裡從頭至尾都告訴學子一個道理,那就是上古賢君,文成武德,有大功於民。
聯係到如今的現況,蘇辰哪裡還不明白?
這就是一道吹捧明君的題目,換而言知,就是讓他們這些書生拍一拍現任皇帝的馬屁,學懂做人的規矩。
想了一下,他挑選了廣東狀元倫文敘當時中舉之時曾經寫過的文章,很是適合當下年代的思想,洋洋灑灑文不加點,在草稿紙上一揮而就。
沒錯,他是抄的。
有著一個龐大的書庫,自己思考做文就沒有必要了,能省事則省事。
這主要是為了應付事後有書生不服考試成績,前來要求複卷檢查。
做事就要做得細致完備,不給人留下半點把柄。
這是蘇辰的風格。
不過,寫好文隻是基礎。
自從察覺到那股莫名的敵意,蘇辰就知道,他能不能中秀才?其實並不是看他答得有多好,思想有多高。
關鍵之處並不在這裡,而是正卷之上的文章滕寫,那時才要花一些功夫。
誰說武人就不能考功名了,蘇辰決定彆出杼機的玩一玩花樣。
讓這些古時候的土著見識一下新時代武人的作弊功夫。
………………………………
感謝看海開心胸(10000)乾羅佳(2000)第五不著調五毛(600)等人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