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他心裡所想,殺了齊天大聖孫悟空,那還了得?
這不是毀童年嗎?
所以,他算計了孫悟空。進入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師,隻為真心想要學藝。
就如當初顧媽媽送他入學,那時他也是對老師滿心敬畏著,期望著。
就是這種心思。
不,比那時候的心情更加慎重。
至少,在學校裡見到老師,不用磕頭。
古代師徒之間,一個頭磕在地上,從此生死相隨,豈能輕忽。
在蘇辰心裡,這時候菩提祖師就是自己的師父。
師徒不是交易,講的是感情,說的是責任。
所以,他也就規規矩矩的以弟子身份要求自己,說乾雜役就乾雜役。任勞任怨做了七年,聽從吩咐行事,儘到一個弟子的本分。
他更並不會仗著一身本事惹事,搗亂。就算暫時沒學到什麼東西,也不曾氣餒。
種種蛛絲螞跡,其實他已經隱有所覺,但總是自發的去排除掉心裡對師父不敬的想法。
大抵就是,也許祖師另有考量呢。
然後,就是今日講道。
祖師隨意講述一會,然後打下暗號,準備叫猴子過去三更傳法。
這時候,蘇辰的種種想法立即崩了。
“想象太美好,世界很殘酷。”
菩提祖師好好的給他上了一課。
“原來,他並不是真心收徒!打一開始,這些弟子們包括我在內,全都是幌子。他有著自己的考量。”
蘇辰靜靜端坐房內,重新品味腦海裡的記憶,發現菩提祖師在三界中是很神秘的一個人。
除了猴子學藝的這個當口,以前未曾耳聞,後麵也未曾出現。
他趕猴子出師之時用的理由是對方顯擺自己的本事。
還讓猴子以後不能說出自己的名諱。
這是什麼意思?
剛開始時,蘇辰覺得,很可能這位祖師認為猴子個性頑劣不堪造就,生怕以後有辱自己清名,才會如此做法。
如今想來,卻是背上生涼。
這麼厲害的猴子,出門之後,能打遍天下縱橫三界,這難道不是給師門長臉嗎?
至於會乾壞事。你這當師父的,教了然後不管?
抽空管教一下徒弟,這不難吧?
看看彆家師父,是怎麼做的。
就算是徒弟受了一點小委屈,也要打上門去找個場子。
彆說是普通仙人。
就連原始天尊這種牛人,也是一樣。
他門下的十二金仙吃了大虧,被雲霄的混元金鬥削了修為,他是怎麼乾的?二話不說就捋起衣袖動用先天靈寶,直接把三個師侄女打成灰燼。
“你傷我弟子,我讓你灰飛煙滅。”
如此大能者,都是這麼愛護自己徒弟的……
那麼,菩提祖師為什麼會例外?他這種做法的根源是什麼?
“這事還有一種解釋啊。”
那就是,無論教還是不教本領,菩提祖師都沒把自己這些人當徒弟,包括猴子在內。
他教猴子本事,或許並不是因為青眼有加,而是另有盤算。
以這種思路來推演,種種不解之處就可以理解了。
包括悟深、悟雲、悟明,更包括自己等人,其實隻是一個掩飾而已。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方寸山中儘是一些華而不實的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