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本作為自由市場發達國家。
金融行業在亞洲可以說是最發達的了。
就像銀行業,日銀為核心的銀行外還有各大財團主力銀行機構,而主力銀行旗下還有各自業務不同的產業銀行,而各個縣道府除了這些銀行機構也都有地方性都市銀行。
山口銀行和兵庫銀行,顧名思義都是這這種地方性銀行。
作為關西地區的兩家都市銀行,既然能夠在關西混下去自然和三和財團之間都有一定業務關係了。
這種關係的複雜程度往往淵源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就像山口銀行,本部事務所初始就設置在神戶,大股東主要是山口株式會社,而山口株式會社的大股東則是山口組,但山口組卻又和三和財團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
六十年代中期,警方設置“暴力取締對策綱要”,並重新指定10大廣域暴力團,多加東京住吉會、東京日本國粋會、東京東聲會、川崎義人黨、東京北星會5組織,隨後發動首次全國***團的“頂上作戰”取締行動。
山口組在這次行動中,被列為首要集中取締對象。
原本山口組這次會被滅亡,結果內閣總理大臣池田勇人卻網開一麵導致山口組不但沒滅亡,反而漸漸衝出關西,成為第一大暴力團。
池田家和三和背後的水戶德川又是聯姻關係,所以山口組和三和財團的關係就顯得更加複雜。
就像阪急控股地東寶株式會社,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大的娛樂公司,也和山口組在全國分部的勢力範圍分不開關係。
而作為三和旗下四十四家主力公司之一,曰本生保雖然超脫,卻也和山口銀行有很多業務往來。
比如養老金發放,各個地區都市銀行都會承擔這樣的職責,地方性銀行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再比如收益。
曰本生保隻是保險公司,又不能直接進行商業活動,幾十萬億又不能天天躺著睡大覺,自然就需要一些生財渠道了。
比如放貸這種事,穩賺不虧嘛!
還有高利貸,更是血賺。
但大手公司總不能去做這種下三濫,不入流的產業吧!
所以山口組控股的山口銀行,自然也是長期合作夥伴,至於山口銀行把錢拿去是做房地產貸款,消費貸款,還是高利貸,這跟曰本生保就沒關係了。
好吧!
主要是大曰本生保可是一直很要臉的!
兵庫銀行,其實也差不多。
但如果山口銀行算是三和財團的野生重重外孫子,兵庫銀行隻能說是野生外孫子的野生外孫子這樣了。
人家要來拜訪,一直不見肯定是不行的。
在這種搬個家都得和鄰居送禮的人情關係社會裡,當宅男恐懼社交根本沒辦法混下去的。
長野直男說都:“那妃梨你看著安排下吧。”
“主人你最近還有其他應酬嗎?”倉田妃梨拿著筆,認真問道。
長野直男想了想:“除了應酬你和服部,應該沒有了吧。”
“討厭!”
倉田妃梨嗔怪笑著,卻製定起了行程表。
還彆說。
做秘書這件事上,她還挺有天分的,即便才做秘書不久,便適應了這份工做,將長野社長的時間都安排的非常完美。
拿起行程表看了一下。
日常:
早上九點主持會議。
十點鐘簽字蓋章。
午休從十二點到兩點。
三點鐘預約阪急社長吉明真悟打高爾夫談業務。
七點鐘會麵山口銀行社長福山久力。
周四......
......
密密麻麻地行程表,將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就連用餐和休息,都已經提前規劃出來。
長野直男笑道:“看不出來妃梨你還真適合當管家婆啊!”
“哼!可不要小看人家哦,我可是管理學院的呢。”倉田妃梨有些小傲嬌說道,帶著一種沾沾自喜還有甜蜜。
長野直男忍不住獎勵了一口:“那就都聽你的安排了。不過,和吉明真悟的預約換個地方。”
“為什麼?忽然改變預約地方,會顯得很失禮。”
總不能說自己不會打高爾夫吧!
真要說,那就太丟人了。
高爾夫早已經是全民運動,哪怕隨便一場都要數萬日元。
隻是在這個泡沫時代收入最低的便利店員工都會打貴為大曰本生保部長,大阪資管社長,掌握幾千億資金的權力放個屁都能吸引很多人,不會打高爾夫怕是會把人笑死。
忽然就想到了井田橫。
每次和自己見麵,都是泡澡。
那時候,因為沒有衣服蔽體,總會有種被看穿一切的感覺壓力特彆大。
難道,這也是駕馭下屬掌握權力的一種手段?
“忽然想去泡個溫泉。”
“哈衣!我馬上通知阪急那邊去有馬溫泉。”
就這樣。
午休到三點鐘。
長野直男到了有馬溫泉。
而這家溫泉,同樣屬於三和旗下,並且掌握在產業中心日商岩井手裡。
當然,準確地說,在大阪以及整個關西,從出生到死亡,從吃飯到拉翔,從走路到上天,都和三和脫不開關係。
這一點,三和與其他財團是完全不同的。
舊財團往往是以銀行為核心,輻射整個財團產業,或者像安田那樣隻搞金融行業。
因為三和的前生今世就像三和之名一樣,差點三次破產。
第一個危機是在1933年,當時三和還沒形成財團,隻有銀行產業主要放貸為生。
隻是作為一個銀行,三和可謂是非主流銀行,這個非主流並非是非主力意思,而是奇葩不正經的意思。
當初距離二戰爆發沒幾年了,全國大力發展重工業和化學,各大財團銀行都看到了苗頭向這個方向拓展業務,可三和銀行竟然在和一些輕工業的貸款業務打交道,整個國家掘地三尺也找不到貸款對象啊!
而三和的貿易對象也都不務正業——以纖維為主的輕工業。
不務正業是要付出代價的,結果就是二戰結束三和銀行從第三跌落到五大銀行的末位。
還好三和財團領導人不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戰後立刻調整了業務,開始向重化學工業中心轉換,向以大阪為據點的機械、鐵鋼製造所提供貸款。
還彆說。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因為不參與戰爭,戰後財伐散體之際,三和銀行沒有受到其他集團那樣的影響。
並且,隨著纖維產業的複興,三和銀行立刻滿血複活,許多紡織行業都處於三和銀行的貸款業務下,這時三和銀行可謂是風光無比。
然而戰後卻大力支持重工發展,明顯就是沙雕行為。
五十年代通貨緊縮席卷曰本,三和銀行大把大把貸款根本收不回來受到了成噸的暴擊,以至於差點破產,不得不改變經營方向以求生存。
這次改變經營,三和學聰明了。
意識到曰本資源匱乏,開始往能源行業靠攏,成立了以關西電力,丸善石油為核心的集團公司。
然而丸善石油昭和30年經營不善發生巨損,三和財團迎來了“第二次危機”,最後派了關西電力公司副社長作為財界代表過去,後來三和銀行親自派人下場主持會社,才算是沒有玩似。
到了67年,在池田和德川牽線下三水會成立,正式組建起三和財團。
這時候的三和可謂牛逼。
力壓住友,直追三菱和三井。
然而沒過幾天好日子能源危機爆發,丸善石油被迫買了高價石油差點把整個財團都給搞垮。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和吸取教訓,明白了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的道理因此不管什麼產業都吸收。
包括宇部興產、阪急電鐵,阪神鐵路,ntt,夏普,運通,大林組這些集團,幾乎就是東拚西湊的產物,因而被叫成“雜居集團”也不為過了。
好處是,抗風險能力成倍增強,三和再也沒有遇到過破產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