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逆勢增長,讓整個電影圈都轟動了。
普通網友可不會關注這是什麼日子,什麼排片率和上座率都不是大家關心的事情。
即便營銷號在網絡上討論相關話題的時候,提的最多的也是票房。
票房這種東西相對而言比較直觀一些。
微博上,一些娛樂媒體立刻開始對這件事進行了宣傳。
已經看過電影的網友們看到第二天的票房後,還覺得有些不如人意。
“我覺得這個票房低了啊,怎麼就比第一天多了兩百萬?”
“這部電影超級搞笑,結尾也沒搞什麼強行升華,我就是下了班去看的,一整天上班的疲憊都沒了。”
“打工人必看解壓電影!”
“低了低了,這部電影隻有看了才能感受到裡麵的樂趣。”
電影圈的很多人都已經懵了。
這才兩天啊,總票房都已經超過三個億了。
一般情況下,電影上映的前一個星期,票房的增長都會特彆迅速。
工作日還這麼強,這讓彆人怎麼玩啊。
更何況,後麵還有一個清明節的假期,而這個假期很快就要到了。
在現在這個檔期裡,根本沒有國產電影可以和《唐伯虎點秋香》一較高下。
時間已經來到了四月三號。
網絡上關於《唐伯虎點秋香》的討論也多起來了,不一樣的聲音也開始冒出來了。
“我覺得唐伯虎點秋香很一般啊,看的我挺尬的。”
“說實話,我覺得這部電影能拿到這麼高的票房,一個原因是因為它是喜劇,今年的春節檔電影,雖然有喜劇電影上映,但這些電影的主要賣點並不是喜劇,市場對喜劇還是很渴求的。”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這樣的電影能拿到這麼高的票房,足以說明我國電影觀眾的審美有待提升。”
“所以總結一下,唐伯虎點秋香的高票房在於喜劇,同檔期沒有競爭對手,外加大部分觀眾的審美水平不夠。”
電影圈和歌壇也一樣,在這個圈子裡,總有一些人把某些無人問津的小眾電影捧得高高的。
對正常的觀眾來說,誰整天沒事在網上又是吹這部電影又是吹那部電影啊。
覺得好看就去看一下,看完了覺得不好看就吐槽幾句就完事了。
畢竟每個人的喜好是不一樣的。
但有些群體,就是喜歡找一些小眾電影,而這些人看這些電影也並不是因為真的喜歡這部電影,隻是因為看完這部電影後在朋友圈發個動態,可以彰顯出與眾不同。
商業片?
這都是導演迎合觀眾的產物,不配叫做藝術。
尤其是當這部商業片還很火,看的人很多的時候。
原本隻是一個個人喜好的問題,這些人就要上升高度,是華夏電影的倒退,是觀眾審美的倒退等等。
總之,得跟大多數人不一樣,不然沒辦法顯得他們特殊。
而現在,《唐伯虎點秋香》就成為了這個小群體的靶子。
誰讓你是無厘頭喜劇,誰讓你的票房又這麼高呢。
這些人在一些熱門微博的評論區裡發出了一句經典的感歎。
“流量高就是了不起啊,腦殘粉太多了。”
這讓一些火華院的病號都看懵了。
不是,你們怎麼說的是我的詞啊。
要知道,當年在歌壇裡,許燁一打十,和那些流量明星還打過擂台。
當時病號們心裡就這種想法。
“我萬萬沒想到,有一天居然會被人說是腦殘粉。”
“我本來想反駁的,但仔細想了下,能喜歡上許燁這種神經病的,好像和腦殘也沒啥區彆。”
“彆說了哥,我的真實身份都被你拆穿了,這讓我以後還怎麼做人啊。”
病號們也沒跟這些人爭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