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宮中貴人悄相助_鐵骨兵鋒:晚唐亂世鏖戰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7章 宮中貴人悄相助(1 / 2)

庭院裡,微風輕拂,花草搖曳。

林風背著手,如一尊沉思的雕像般佇立著,眉頭緊緊蹙起,仿佛兩座即將交彙的山峰,滿臉儘是愁容。

這幾日,他像一隻不知疲倦的獵犬,四處奔走調查,可結果卻如陷入了一張無形的大網,越掙紮束縛得越緊。

王雄那家夥,就像一隻成了精的老狐狸,比林風預想的還要難對付。

他的手下好似一群嗅覺敏銳的野狼,稍有風吹草動,便如鬼魅般消失得無影無蹤,罪證也被藏匿得密不透風。

“嘿!這老狐狸,狡猾得像泥鰍,抓都抓不住!”林風忍不住小聲咒罵,聲音中滿是煩躁與無奈。

此時,身後房間裡的蘇婉兒,正輕柔地擦拭著手中的劍,那動作宛如慈母輕撫嬰兒的臉龐。

她聽到林風的嘟囔,放下手中的劍,蓮步輕移走到他身邊,柔聲問道“還是沒有進展嗎?”

林風無奈地搖搖頭,將這幾日遭遇的困境一五一十地傾訴出來。

王雄的勢力猶如一張龐大的蜘蛛網,朝廷上下遍布他的爪牙,想要扳倒他,無異於蚍蜉撼樹。

更何況,王雄已經有所警覺,暗地裡布下了重重陷阱,稍有不慎,便會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哎呀,這線索就像飄忽不定的幽靈,看得見卻摸不著。”柳如煙的聲音宛如一縷輕柔的風,從陰影中飄出,依舊是那般冷靜沉著。

她身著一條素色長裙,身姿綽約,恰似夜空中獨自綻放的曇花,神秘而迷人。

“王雄這人呐,心思縝密如針,手段狠辣似刀,想從他手中拿到證據,簡直比登天還難!”柳如煙接著說道,她的情報網雖然猶如一張遍布天下的大網,但想要打入王雄的核心圈子,也並非易事。

三人圍坐在石桌旁,氣氛壓抑得仿佛能滴出水來。

許久,林風長歎一口氣,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默“難道咱們就隻能坐以待斃,毫無辦法了嗎?”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遠在金碧輝煌的皇宮裡,一場隱秘的風雲正在悄然湧動。

楚瑤靜靜地站在禦花園的一角,目光透過一道道朱紅色的宮牆,望向遠方。

自上次在邊陲與林風匆匆一麵後,她便對林風的事情格外關注。

聽聞林風在調查王雄的過程中遭遇重重困難,她心急如焚,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不行,我絕不能袖手旁觀!”楚瑤在心中暗暗發誓。

她雖身處深宮中,但並非不諳世事。

王雄的種種惡行,早已如一顆毒瘤,讓她義憤填膺。

她深知,若任由王雄繼續胡作非為,整個乾元王朝必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楚瑤身為皇帝寵愛的公主,擁有旁人所沒有的特權。

她開始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身份,暗中調查王雄的罪證。

她小心翼翼地與幾個信得過的宮女太監交談,旁敲側擊地打聽王雄的行蹤。

起初,猶如石沉大海,毫無收獲。

宮中之人個個精明如猴,深知在皇帝身邊伴君如伴虎,對於王雄的事情,皆守口如瓶。

但楚瑤並未氣餒,她憑借著自己的聰慧與堅韌,如同一位執著的尋寶者,一點點地挖掘線索。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從一位老太監的口中得知了一些王雄與邊疆勢力勾結、貪汙軍餉的重要線索。

這些線索宛如黑暗中的一束曙光,讓楚瑤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她一刻也不敢耽擱,迅速將線索記錄下來,苦苦思索著如何將消息傳遞給林風。

然而,皇宮守衛森嚴,猶如銅牆鐵壁,想要將消息送出去談何容易。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她決定求助於柳如煙。

她知曉柳如煙的情報網遍布天下,或許能夠將消息安全地送到林風手中。

於是,楚瑤找到了一位曾受過她恩惠的宮女,讓她秘密聯係柳如煙。

經過一番波折,楚瑤終於與柳如煙取得了聯係,並將自己掌握的線索悉數交給了她。

時光飛逝,邊陲小鎮的夜晚如墨般漆黑。

林風坐在書房裡,眉頭緊鎖,凝視著桌上的地圖,仿佛那是一張神秘的迷宮圖。

這幾日的調查毫無進展,他的心情猶如墜入了無底的深淵,煩悶至極。

突然,一陣輕輕的敲門聲打破了書房的寂靜。

“進來。”林風頭也不抬地說道。

柳如煙推開門,神情嚴肅地走到林風麵前,遞上一封信“這是從京城送來的,你仔細看看。”

林風接過信,緩緩打開,瞬間愣住了。

信中詳細記載了王雄與邊疆勢力勾結、貪汙軍餉的罪行,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這是真的嗎?”林風激動得聲音顫抖,宛如一個在沙漠中迷失已久的旅人,突然看到了水源。

“消息來源可靠,應該是真的。”柳如煙肯定地說道。

林風興奮地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

他深知,終於找到了對付王雄的利器!

“婉兒,如煙,咱們有線索啦!”林風急忙將蘇婉兒和柳如煙喚到書房,將信的內容告知她們。

“太好了!這下咱們可以動手啦!”蘇婉兒興奮地揮舞著拳頭,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宛如一朵盛開的鮮花。

柳如煙也長舒一口氣,說道“看來,京城裡有人在暗中相助咱們呢。”

林風點點頭,心中滿是感激。


最新小说: 太虛天驕傳 嫁帝師,一胎兩寶,渣男哭紅了眼 主公,刀下留人 禦賜監察使 烈焰灼心 勇闖秦始皇墓 複讀一年,你攢了7個前女友? 開局:簽到帝經,我家族獨斷萬古 趁仙子們弱小,忽悠她們當道侶 帶著漫威回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