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境,李牧統領的鷹揚軍進駐蜀地,一是監視蜀漢王朝,二是監視落葉城。至於眼下停留在蜀地的龍驤軍,將重新撤回到雲南行省。
跟虎賁軍一樣,龍驤軍也負有監視大理朝廷的職責。
此中安排,頗有深意。
蜀漢王朝跟落葉城僅僅是蜀地的短期威脅,將來真正的大麻煩還在西麵的吐蕃以及北麵的西夏,乃至更北麵的蒙古。
李牧長期跟匈奴作戰,經驗豐富,故而相比白起,更加適合駐紮在蜀地。
白起統領的龍驤軍撤回雲南行省,看似被閒置起來,實則雲南行省以南,越過國境線,便是東盟諸國。
歐陽朔這是提前埋下伏筆,準備讓白起這位殺神未來以遠征東盟為主,讓殺神之名,真正響徹四海。
除四大集團軍,對城衛軍的防區也有調整。
城衛軍既然已經達到滿編,就不可能悉數駐紮在廉州盆地,那太浪費了。城衛軍的五個軍團,均有各自防區。
城衛軍第一軍團,坐鎮山海城外的城西大營;城衛軍第二軍團,也就是穆桂英軍團,依然鎮守木蘭要塞,守好都城北麵關隘。
城衛軍第三軍團,也就是馬騰軍團,則是接過原豹韜軍第五軍團的防衛任務,駐紮在潯州郡天京城,拱衛大夏衛星城。
城衛軍第四軍團,即百裡視軍團,移防北海城,鎮守都城南大門。城衛軍第五軍團,即林逸軍團,坐鎮山海城外的城東大營。
如此一來,城衛軍將山海城守衛的是密不透風,當真不負“城衛軍”之名。
…………
軍隊調整防區之後,說不得又要重新在邊境修築要塞、碉堡、瞭望台、前哨站等一係列軍事建築,真正建立起一條牢固的邊境防線。
跟此前不同的是,這次修築的防線科技含量要更高一點,除了例行的防禦工事,還要修築大量炮台,以P1型火炮作為主要防禦武器。
這種形式的防線因為造價高昂,而且以防禦為主,主要規劃在北疆行省與邯鄲城交界的狹窄邊境線上。
至於北境、東境以及西境,大夏本就掌握著戰爭主動權,倒不用如此大張旗鼓,耗費巨資修築一條沒用的“馬奇諾防線”。
例外的是,根據歐陽朔的設想,戰備署將在蜀地修築一條特殊的軍事防線,針對的正是已然跟大夏勢同水火的蜀漢王朝。
蜀漢王朝眼下正陷入“孤立”狀態,歐陽朔卻是要將這種孤立固化,他計劃在成都郡周邊山腰上,修築一個個碉堡,架設一門門火炮,徹底將成都郡封鎖,讓蜀漢禁衛軍根本走不出成都郡所在的盆地。
此項計劃雖然耗時日久,耗資巨大,但歐陽朔還是覺得值得。
想要拿下一個擁兵百萬的王城,強攻無疑是下下策,而且得不償失,唯有將其困死,讓其主動投降,方為上上之策。
整個成都郡就是一個大盆地,天然的地理特點保障了“困龍”計劃的順利實施。泉州跟大理都位於相對空曠的地帶,不便實施類似的計劃。
即便如此,歐陽朔也已責成戰備署,配合龍驤軍跟虎賁軍,在大理郡以及泉州郡外圍修建一些隱蔽的防禦、預警工事。
不為擋住王朝大軍,隻起一個預警作用。
…………
任命武將、調整防區以及規劃防線等都是此輪軍隊整編的重點,除此之外,歐陽朔還借著這個機會,對全軍進行一次局部重塑。
重塑的著眼點就放在火器上。
幾場大戰打下來,火器在戰場上的作用越發凸顯,成了戰場“明星”,兼且王朝工業化開始步入正軌,火器生產製造也日趨成熟。
有此客觀條件,歐陽朔傳令樞密院,從現在開始,逐漸為各野戰軍團配備一支由軍團直屬的火槍大隊以及專門的火炮部隊。
同時在集團軍層麵,為龍驤、虎賁、豹韜以及鷹揚四大集團軍,各配備一支飛行中隊,起一個預警、偵查以及戰略轟炸作用。
歐陽朔這麼做,用意有二。
其一,為大夏將領掃盲,普及火器運用常識,讓將領,最起碼是軍團長一級的大將,深刻意識到火器給軍隊帶來的顛覆性變革。
甚至於說,歐陽朔已經跟陸軍講武堂校長孫武有過一番詳談,更是花重金聘請現實中的軍事專家到陸軍講武堂開設熱武器戰爭課程。
為的就是讓王朝武將與時俱進,著眼於未來。
未來不論是在遊戲中,還是抵達希望星球,冷兵器戰爭都不會是主流,真正的戰爭主宰者必定是熱武器,甚至是更先進的能量武器。
雖然眼下的火器還遠遠無法替代冷兵器,但歐陽朔必須未雨綢繆。
當然,熱武器時代不代表武將的個人勇武就沒了用武之地,舉個例子,未來抵達希望星球時,武將跟機甲的結合,怕是會碰撞出非同一般的火花。
無論什麼時候,個人武力都不會完全被武器裝備所取代。
其二,給大夏軍一個練兵的機會。
如何指揮一支火器部隊,諸位大將除了到陸軍講武堂進修學習,還得有實戰經驗才行,而經驗往往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大夏現在在軍團一級配置火槍大隊以及火炮部隊,就是給諸位軍團長一個練兵的機會,讓他們學以致用。
時機合適的時候,這種配置將進一步下沉到師團,乃至旅營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