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一個地中海就夠大夏頭疼,再加上英國、荷蘭以及美國等國的參與,大西洋艦隊將是六大艦隊中處境最艱難的。
好在有阿爾瓦羅這位西班牙軍神坐鎮,讓歐陽朔放心不少。
煙火妖孽統領的印度洋艦隊,總部設在獅城,轄區包括部分東盟地區、非洲大陸東岸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所在的大洋洲。
故而大西洋艦隊將自亞丁灣海域撤離,將防區移交給印度洋艦隊。
除了拱衛馬六甲海峽、索馬裡行省以及奧克蘭地區等戰略要地,印度洋艦隊未來不可避免地要跟天竺艦隊碰撞,爭奪印度洋的控製權,同樣職責重大。
煙火妖孽這位異人成長起來的傳奇提督,也將獲得一個更為廣闊的平台。
最後就是施琅統領的太平洋艦隊,總部暫時仍然設在夷州郡,未來歐陽朔希望太平洋艦隊能拿下夏威夷群島,以為跳板。
最好還能在美洲大陸建立海軍基地,完成太平洋布局。
太平洋艦隊的敵人除了北麵的東瀛,主要還是道森王朝,此外還肩負著打通王朝跟南美貿易航線的重任。
……
清晰界定五大艦隊的轄區隻是第一步,更關鍵的還是針對近海艦隊跟遠洋艦隊的區彆,製定不同的武器裝備發展規劃。
隨著《魔動力潛艇製造技術》的應用,大夏海軍裝備體係覆蓋戰艦、輔助艦、火炮、火槍、潛艇、艦載機、水雷等等,已經基本完善。
可新一輪的係統更新,蓋亞大大延緩了武器裝備的製造速度,即便以大夏發達的造船業跟軍工製造業,也必須要有一個取舍。
歐陽朔的策略很簡單,就是優先裝備三支遠洋艦隊,為他們換裝,而且此次換裝可不僅僅隻是更換主力戰艦那麼簡單。
“三年之內,三支遠洋艦隊要實現一次蛻變,完成由冷兵器到熱武器的轉換,艦上甲士悉數轉職為火槍手或者火炮手,不留一位純粹的刀盾兵或者弓弩手。”歐陽朔如此定義這一場意義非凡的大換裝。
火槍的製造依然是個難題,大規模製造更是難上加難。
初步估算,想要要完成此次大換裝,至少需要建造五百艘Z1型戰艦,三萬門Z1型火炮,兩萬門Z2型火炮以及二十萬支火銃。
對工業尚不發達的大夏而言,這可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大訂單。
蓋亞終結拍賣會傳統,傳遞出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信號,蓋亞不會再借著拍賣會,丟出超出現有科技樹水準的裝備製造技術手冊。
遊戲世界的科技樹也不會再做什麼曆史性突破。
具體到海軍,風帆戰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各國海軍的主流戰艦。即便有誰研發出蒸汽機驅動的鐵甲艦,也是試驗性質,不可能大規模列裝。
彆的不說,僅是製造進度就不允許大規模生產。
正是基於這樣的戰略預判,歐陽朔才決定給三支遠洋艦隊大規模換裝。否則的話,好不容易換成Z1型戰艦,蓋亞又推出鐵甲艦,那不是要哭了。
即便如此,此次換裝還是預留了一些彈性空間,不是一次性百分百更換,具體的更換計劃自然由軍工部門配合海軍司令部製定,無需歐陽朔操心。
…………
調整架構,劃定轄區,製定艦隊換裝計劃,這三步走下來,大夏海軍的建設就將進入一個正軌,變得越發科學合理。
但這還不夠。
劃定轄區之後,對遠洋艦隊而言,擺在跟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在大洋關鍵位置建設三至五個海軍基地,以掌控製海權。
倘若都有現成的港口,那自然再好不過。沒有的話,或是租賃港口,或是直接攻占港口所在國度,怎麼選擇是個大問題。
這是一個係統性工程,需要艦隊、海軍司令部、軍機處三個層級互相配合,擬定出一個詳細的擴張計劃以及時間表。
其中又牽涉到黑蛇衛的情報網,資政閣的參謀以及內閣的調配。陳老提供的那份名單,也能在其中發揮作用。
其間錯綜複雜。
歐陽朔不是一位苛刻的“老板”,他給三大遠洋艦隊的水師提督下的命令是,在元宵節之前,完成這一海軍基地建設計劃的編寫。
如何協調各部門,那是三位提督之事。
艦隊換裝計劃又牽扯到兵種變更,繼而牽扯到整支艦隊的編製再重塑問題,總不能用冷兵器時代的架構直接套在熱武器時代。
編製重塑,戰術體係也得跟著調整。
問題是,麵對如此大的調整,海軍將士能轉得過這個彎來嗎,是不是需要組織正規培訓?
這就牽扯到此次海軍重塑的又一個環節——水師學堂的建設。海軍大臣兼水師學堂校長李鴻章,將借此機會漸漸走向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