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趕在TP成勢之前,控製東盟地區。”此為大夏戰略。
正因為這場仗不好打,但又不得不打,歐陽朔這才召集最強陣容,應對此戰,預計參戰的部隊,囊括禁衛軍、城衛軍、龍驤軍、河內軍以及三大艦隊。
已經稱得上是小範圍的傾國之戰了。
最先發表意見的,還是被選定為此戰軍師的賈詡,“無論是呂宋,還是爪哇國,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由諸多島嶼組合而成。這既是它們的優點,也是我軍突破口之一。安南之戰跟東瀛之戰,已經相繼證明,針對這樣的島國,多點攻擊,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戰術,可以繼續采用。”
諸位將領深以為然,這是定下大方略了。
“再就是如何防備爪哇國的增援了。”賈詡接著說道,“按戰役規則,爪哇國能趕來增援的,隻能是他們的領地大軍,可傳送,也可走海路。”
說到這,海軍都督鄭和插話了,“崖山艦隊可在呂宋跟爪哇國之間的蘇拉威西海實施海上封鎖,斷掉海上增援的可能。”
無論是呂宋艦隊,還是爪哇艦隊,都曾遭遇過大夏艦隊的重創,至今還未恢複元氣,即便互相聯合,也不是大夏艦隊的對手。
故而鄭和才會信心十足。
賈詡點頭,笑著說道:“那就隻剩傳送一條路了。”
呂宋領地主城伊洛城,建在呂宋中部的米沙鄢群島,如果爪哇國領地大軍一開始就參戰的話,意味著呂宋將有兩個主戰場。
一個是王城馬尼拉所在的呂宋島,一個就是伊洛城所在的米沙鄢群島。
“為了減少變數,最好是先主攻伊洛城,斷掉爪哇國後續增援的可能,再來個甕中捉鱉,一舉攻破王城馬尼拉。”賈詡建議。
攻打伊洛城,一點都不比攻打馬尼拉城容易。
王城馬尼拉有八十萬禁軍鎮守,伊洛城則有四十萬領地大軍坐鎮;爪哇國就更恐怖了,僅領地大軍就有百萬之巨。
伊洛城好不好打,就看爪哇領主烏艾斯能下多大的決心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在此前的拉瓦格戰役中,白起率領的龍驤軍,一舉掃滅呂宋領地大軍十萬餘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伊洛城的底蘊。
一直沉默的白起,突然說了一句:“兩線作戰,變數太大。”
賈詡聞言,一時也沒什麼好的計策。
歐陽朔聽到這,皺眉說道:“既然爪哇國是此戰最大的變數,我們就得想辦法,將這個變數壓製到最小,眼光也不要僅僅局限在呂宋戰場。”
一場傾國之戰,容不下太大變數。
尤其是在TP咄咄逼人的情況下,大夏更是要以最小的代價拿下呂宋。如果最終拚個兩敗俱傷,即便打下呂宋,也隻是讓傑克等人坐收漁翁之利罷了。
對於具體的戰術安排,自然是賈詡等人更擅長,但是歐陽朔的戰略眼光,卻是在此諸位都比之不及的。
眼看軍議陷入僵持,歐陽朔這才出言提點。
在場諸位都是絕頂聰明之人,一點就透,賈詡最先反應過來,說道:“王上的意思是,將呂宋跟爪哇兩地,放在一個大框架下考慮,合二為一?”
“不獨爪哇國,還有澳大利亞區。這個被我們逼到絕路的地區,可也有十萬領地大軍啊,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孤注一擲。”歐陽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