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王朝的使節團,在期限的最後一天才堪堪抵達,不情不願地遞交國書之後,就麵無表情地匆匆離開。
帝塵到底還是沒有冒著跟大夏開戰的勇氣,拒絕來使。
蒙古國跟西突厥汗國,在期限之前,到底還是沒有派出使節團,桀驁之意,已經昭然若揭。或許在成吉思汗眼中,沒有誰能淩駕在他之上。
至尊之位的第一個挑戰者,已經冒頭。
眼下已經是十二月底,北方大地再次進入寒冬,跟蒙古國開戰是不可能的了。一切都得等到明年開春之後,再做計較。
…………
就在歐陽朔接見諸王朝使節團時,大夏派往印第安帝國的使節團,終於趕在元旦之前返回山海城,帶來印第安帝國的國書。
兩大王朝正式結成同盟關係。
此番出使,不僅預示著南美商路正式打通,針對大夏想在南美大陸占據一個港口基地的訴求,印第安帝國也給予了積極回應。
合適的時候,雙方就會在南美打一次配合,拿下一個小國。
至此,趕在蓋亞六年到來之前,針對TP的橫空出世,歐陽朔之前做的所有部署都一一落地,穩住了大夏海上貿易。
雖然在地中海跟大西洋,麵對TP的幾位核心成員的圍堵,大夏還存在諸多挑戰,好在總算是邁出跟TP正麵對抗的第一步。
…………
十二月二十七日,山海城。
歐陽朔忙著接見各大勢力使節團時,呂宋之戰的統計工作也已接見尾聲。為此,歐陽朔再次召開軍議,商議戰俘處置方案。
據統計,此一戰,大夏軍合計陣亡近二十萬,僅河內軍就陣亡六萬餘人。為了成功將敵軍引出伊利甘城,河內軍確實付出了巨大代價。
除此之外,大的傷亡基本出在馬尼拉一戰。
百萬大軍推平敵軍五道防線,不付出一定的代價是不可能的。
僅戰後撫恤開支,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好在在接連拿下澳大利亞區跟呂宋之後,僅在兩座王城的府庫,就搜刮到上千萬金幣以及大量的武器裝備,基本上能填平這個窟窿。
如果算上糧草物資的消耗,以及對澳洲行省跟呂宋行省的重建支援工作,僅從金錢上計算,朝廷財政至少要貼進去四百萬金幣。
當然,此戰的戰俘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
澳大利亞戰場,包括對墨爾本聯軍的突襲,以及對峙堪培拉王城禁軍,兩場大戰加在一起,合計俘虜戰俘二十三萬。
棉蘭老島一戰,敵人出動四十五萬聯軍,除戰死者之外,剩下的三十二萬人,悉數投降,淪為戰俘。
再就是最艱難的馬尼拉一戰。
呂宋八十萬禁軍,連帶十萬領地大軍,除陣亡者,剩下的五十一萬人,悉數投降,成為大夏戰俘。
三者加在一起,合計一百零六萬人。
扣除戰損補充,剔除傷員以及不合格的兵員,等待整編的戰俘還剩下七十五萬人,整編為兩個集團軍都還略有剩餘。
如何整編這支龐大的戰俘,成為大夏軍中年前最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