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朔到底是歐陽朔,稍微一愣神,就回過神來,受禮之後,側身,讓出白起,說道:“上官將軍聽白起將軍調配即可。”
“諾!”
上官桀跟著拜見白起,算是確立上下指揮關係。
交接過後,歐陽朔當即回到城中,將戰場之事悉數交由白起負責。當即,白起就以前線總指揮的名義,發布了一係列軍令。
著第五軍團立即出城,圍剿孔雀王殘部,爭取斬殺孔雀王。
在獸潮襲擊下,四十餘萬孔雀王朝大軍已經所剩無幾,而且徹底被打散,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最佳時機,隻要第五軍團調度得當,當可全殲此部。
而以軍團長蕭朝貴之能,當不會讓人失望,第五軍團損失慘重,全軍上下想必也早就對孔雀王朝大軍恨之入骨,士氣是一點都不用擔心的。
如此天時地利人合,一旦成功,就等於斬去孔雀王朝一臂。
龍驤軍剩下的四個軍團,則在白起的統一調度下,配合歐陽朔剛召喚出來的三十二萬大漢鐵騎,對孔雀王朝大軍發起總攻。
首先遭殃的,就是駐紮在龐賓城的孔雀王朝大軍,在上官桀的指揮下,三十二萬大漢鐵騎充當先鋒,如海浪一般朝敵軍撲去。
對麵的孔雀王朝大軍在大漢鐵騎被召喚出來的那一刻,就嚇的臉色發白,想都沒想,立即拔營撤離。
可惜,他們就算再快,也快不過風馳電掣的大漢鐵騎。
大戰再起,國戰形勢由此逆轉。
…………
華夏區,大漢王朝,洛陽。
富麗堂皇的未央宮中,冰冷的龍椅上,年過中旬的漢武帝臉色鐵青,雙手如鷹抓一般,緊緊地握住龍椅兩側扶手,雙眼血紅,直欲擇人而噬。
“欺人太甚,簡直欺人太甚!”
驕傲如漢武帝,此前絕想不到,竟然會因為驕傲,不願向大夏王朝低頭,為王朝惹下如此禍端。
三十二萬禁軍被傳送走的那一刻,漢武帝心都涼了,按以往慣例,禁軍一旦被傳送走,能被送回來的,怕是十不足一。
這對大漢王朝而言,簡直是致命的。
大夏的報複真是又狠又準,讓漢武帝憤怒無比,卻又偏偏無可奈何。大漢王朝雄踞中原,四周強敵環視,一旦禁軍不在,立馬就會被敵人撕成粉碎。
對荒野而言,這是再正常不過之事。
擺在大漢王朝麵前的唯一出路,就是向某一方勢力投降,方可保全性命,隻是以漢武帝的秉性,就算是死,也不會投降。
非如此,漢武帝也不會不向歐陽朔低頭了。
眼下禁軍被傳送走的消息,還被死死封鎖,可紙終究包不住火的,一旦消息傳開,大漢王朝怕是會不擊自潰。
冰冷的龍椅上,一代雄主,漢武大帝,神情蕭索。
…………
六月十六日,河套戰場。
短短五天時間,孔雀王朝大軍就被打得節節敗退,根本招架不住。好在孔雀王逃出生天,跟主力部隊彙合之後,才算稍稍穩住形勢。
即便如此,也無法扭轉敗局。
為了將三十二萬大漢鐵騎消耗在戰場,白起的攻擊既堅決,又冷酷,戰爭打到後期,已是不計犧牲,務必對孔雀王朝大軍造成巨大殺傷。
“這群瘋子!”
在大夏的窮追猛打之下,孔雀王臉色鐵青,一咬牙,展露梟雄本色,下令全軍撤離河套行省,徹底熄了對河套行省的野心。
這一次,孔雀王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損失慘重不說,還沒能打下哪怕一座城池,就灰溜溜地逃回國內。
經此一戰,孔雀王在天竺區的威望勢必大減。
南麵的笈多王朝得到孔雀王朝撤軍的消息,本就在禁衛軍的圍堵下無所作為,沒有二話,一溜煙跟著撤離,迅速消失在茫茫大海。
再慢一點,怕是要被大夏軍反包圍。
笈多王阿克巴不愧是湛藍徽章的資深成員,進攻不怎麼積極,撤退那叫一個溜啊,沒等印度洋艦隊回過神來,就已經回到天竺區。
當真讓人讚歎不已。
隨著笈多王朝撤軍,天竺區主動發起的國戰,剛到六月中旬,就虎頭蛇尾地結束。結果出來,不免讓人大跌眼鏡。
更讓人想不到的還在後麵。
孔雀王朝大軍要撤,大夏卻是不答應,趁著國戰還沒結束,當即安排大漢鐵騎一路追擊,悍然殺入孔雀王朝境內,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主客之間,已然易主。
對大夏而言,大漢鐵騎就是一支敢死隊,自然要發揮餘熱,務必對孔雀王朝邊境來一次大掃蕩,毀其村落,搶其財物,以為複仇。
“孔雀王朝怎麼對付我們,都要雙倍還回去。”歐陽朔如是說。
歐陽朔這樣做的目的,自然不是單純的複仇,一則是消耗大漢鐵騎,為東南戰區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掃平障礙;二則是借此進一步摧毀孔雀王朝的邊防,打擊孔雀王朝的信心,遏製孔雀王朝的崛起。
隻有將孔雀王朝打疼了,孔雀王才不會起彆樣心思。
再有一點,如果能借此削弱孔雀王朝的實力,使其跌落至跟笈多王朝同等水平,那麼天竺區的競爭格局,就將迎來新的變數。
兩虎相爭,就再沒有精力跟大夏對抗了。
如此一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河套行省邊境的安寧,為大夏解決內部隱患贏得寶貴的時間。
等到國戰月結束,除召喚的王城禁軍,孔雀王朝至少損失了四十萬大軍,等於是一個集團軍徹底覆沒,而且邊境化為廢墟。
開戰之前,孔雀王絕沒想到,最終會是這樣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