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要百分之十五的份額?”
“嗯,香江那邊給消息了.”鄭龍臉色有些怪異的說道:“十五的投資份額你覺得怎麼樣?”
王塑沒說話。
自古以來,拉投資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甚至這一次的《人世間》梁曉聲還沒有寫好,就被王塑拉著提槍上馬,跟央視串出這部作品來了。
甚至市場沒驗證過就火速拉出來了。
目的就很簡單。
拿出來和李軒打擂台——他不是拍了一部《覺醒年代》嗎?和他曾經的《恰同學少年》是同一類型的作品。
要拿出‘同位競爭’的題材去阻他拿獎。
《人世間》看來就很不錯.從內容的角度出發,更接地氣,更有優勢。
大家可能不懂‘覺醒’。
但大概懂‘人間’。
隻是這種沒有被市場驗證過的原作改編,就容易受到投資方的掣肘,對京圈來說,確實不算是事兒,有些事情要做就‘不惜一切代價’的。
投百分之十五進來這錢不錢的不是,他難道是想‘瓜分利潤’?
會不會是香江圈那死而不僵的圈子在搞事情?
這個——被《新世界》和《寄生蟲》給盤活了的,半死不活的圈子?
“我看看他發來的劇本粗稿。”
王塑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立刻否定,而是打開了郵件,去看他發來的‘粗稿’再做決定。
“如果是以前的你話,肯定就拒絕了。”
“但現在,我們畢竟需要新一代的人才你知道的,新一代人才的重要性啊,鄭龍.”
鄭龍對此就深以為然。
以前肯定不感冒。
但現在,有李軒那小子的存在.
看完著劇本的粗稿。
一分鐘。
五分鐘。
十分鐘。
沉默了好久。
“答應他”
“這麼厲害?這個‘盛昌’?”鄭龍有些震驚,但不懷疑王塑的眼光。
作為一手將北平文學圈影視圈帶到如今這個地位的人,他在做內容方麵是最專業的。
“嗯,就是厲害.他就他給我一種,好像看過劇版的《人世間》一樣.”
“況且,如果真的能將這人才綁定到我們的戰車上的話,到了深度綁定的時候,還不是任我們拿捏呢,要徐徐圖之這種事情.”王塑就看著劇本有些興奮:“能將這個不遜於李軒才能的人綁到我們的戰車上,讓他給陸傳寫劇本,我都想不到我們怎麼輸!”
“一明,一暗.雙劍合璧,怎麼輸?怎麼輸給李軒那個單打獨鬥的人?”
“那邊答應了,十五的份額,甚至給了你很大的話語權,安排演員之類的都能做到”魏明就跟李軒說道,臉色有些古怪。
京圈那邊顯得有些‘慷慨’的過了頭,讓他都有點不太適應這種節奏了。
李軒此時聽的嗬嗬。
“那邊千金買馬骨嗎,這不挺好的.”
“嗯,整挺好”
“讓劉天王還有向總看看香江有沒有‘合適’的演員吧.不過我覺得,問一下王校長他們比較好,學生出頭的機會不容易”
“嗯”
此時,李軒和魏明就在思考著要怎麼安排演員
今天,來李軒這裡拜訪的高媛媛,就感覺有些恍惚,她是知道李軒盛昌身份的人之一。
這一次,李軒是很有機會去搞事情的無論是插入自己的人也好,還是做其他事情也罷,總歸是方便,而在此時。
李軒隻說讓‘合適’的人去
對待作品,他就是可以放棄立場
此時的高媛媛就看著李軒輕輕的說道。
“你以後會成為一代宗師的”
“嗬嗬,多謝誇獎話說周蓉這個角色挺適合你的,要不你試試。”
“你怎麼不演這個馮化成?”高媛媛就調侃的笑道。
“我不適合。”
“沒有你不適合的角色。”
李軒歎了歎氣道。
“有的.”
高媛媛也沒有繼續去糾結,隻是淡淡的偏過頭去:“行吧,也確實是不錯的劇本,我就去試試吧”
“嗯”
甚至這一次高媛媛也在《人世間》的推薦列表裡,作為和李軒關係曖昧親密,但是也沒說過綁上李圈戰車的高媛媛被推薦過去也沒被拒絕。
反正那邊也要試鏡。
拍攝流程很短,預計就三個月的時間這劇組絕對屬於是‘大製作’了,跨度大,集數也多。
李軒也隻能說,央視和資圈合作帶來的強橫調度能力,大製作也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完成.
資源調度就是這麼的牛逼.
李軒倒也不羨慕,自己有自己的優勢,京圈這種老牌資源有老牌資源的優勢。
如今自己雖然‘缺’這東西,但也並沒有缺少就沒法玩的地步——隻是像《星際穿越》這樣的作品,確實需要資本才能搞。
無可厚非
在交接完《人世間》的本子之後。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等《人世間》拍完,然後《覺醒年代》和《我不是藥神》的完結上映,像是《寄生蟲》改編這種零碎事情,都不需要自己來處理,老舅去對接就行了。
接下來就是靜靜的等待等待作品的周期上映。
上映完了之後,就是那拿獎的時候了。
這段時間
秋的北平,天高雲淡,空氣裡帶著一絲沁人的涼意。
故宮的午門外,人潮湧動。
李軒和劉亦妃都戴著帽子和口罩,混在人群裡,像兩滴彙入大海的水珠,毫不起眼。
“說真的,來北平這麼多年,這還是第一次正經進來逛逛。”李軒呼出一口白氣,看著那巍峨的紅色宮牆,有些感慨。
2002年,他背著包,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
那時候的北平,三環都還顯得有些荒涼,滿大街跑的還是黃色的“麵的”和老舊的桑塔納。
那時候的他,是個一無所有的毛頭小子。
一個群演。
心中的想法有很多。
有著對名利喧囂的渴望。
還有這十足的緊迫感。
畢竟對於自己來說有係統的存在,自己的所作所為才有了一切的可能性。
才有了自己所能夠收獲的一切可能。
如今滿打滿算。
八年過去了。
周圍的遊客手裡拿著的,早已不是當年的諾基亞、摩托羅拉,而是剛剛興起,外形科幻的iPhone4,或者各種安卓智能機
人們拍照,上傳,分享。
互聯網的浪潮,徹底改變了生活。
馬路上,曾經的“老三樣”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品牌的現代汽車,流線型的車身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街上年輕人的發型,也從當年流行的殺馬特、離子燙,變成了更清爽利落的樣式。
時代,真的變了。
就像自己也變化了一樣。
從當年那個毛頭小子吳下阿蒙。
到如今的地位地步。
這樣的變化。
這樣的影響。
“還記得我們第1次遇到的場景。”李軒的聲音很輕。
“記得呀,當時我還給你糖吃呢,用來賄賂你,讓你不要把我偷吃糖果的事情告訴給我母親。”劉亦妃就眯著眼笑:“還記得你背著個好大好醜的背包”
“因為窮嘛,你也知道群演出頭有多難,維持生活的成本又有多高。”
“以前我不知道,現在知道了。”
她知道,他不是在抱怨。
他是在回望。
回望自己的路。
從一個需要靠著演慕容複,去揣摩角色內心來自我解脫的邊緣人。
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