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哲輕輕一笑,“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但各位先彆急,未來土地將不再是主要問題。”
“若實在接受不了,我完全可以將你們的職位卸下。”
“要知道,我們嶽麓書院裡的學子們,各個以1頂得上你們10個,100個人。”
“例如被嘉靖帝辭去的楊修。”
此話一出,殿中躁動不安的氣氛驟然消失。
他們可不敢真的舍棄大半輩子的職位,一旦無了職位,未來真就不好辦事。
“至於你們擔心的基本的衣食住行。”
“會由方針:7解決。”
“7:全國大肆開設各類工坊,由蒸汽機替代大部分勞動力替代勞工。”
“到時候吃,穿、住、行,都由國家管控。”
“8:開疆擴土。”
“這個華夏的麵積終究有點小了。”
“如果可以的話,先把倭寇滅了。”
此時,文臣心中有話卻不敢說。
真的要全滅了嗎?
一丁點倭寇的好人都不留嗎?
難道不會被史書記錄,我們新朝的人都是一群殘暴之人?
可下一刻,江哲的話,頓時讓全員震撼,支持。
隻見江哲咧嘴一笑,“據我所知,倭寇那邊有金山銀山,可供華夏用500年的。”
“支持!”
“我支持!”
“我支持將不管老幼婦孺,將他們亡國滅種。”
“我不是為了錢而支持的,我為的華夏兒郎都能過上好日子!”
現場瞬間兩極反轉。
什麼師出有名,沒必要。
在絕對的利益驅動之下,不論文臣,武將,甚至連太監宮女們都滿麵激動,連連舉手表示支持。
見狀,江哲笑容滿麵,“果然,錢才是你們的驅動力。”
“好了,繼續。”
“9:恢複諸子百家。”
該方針落下,全場儒家文臣們頓時暴躁不安。
他們想說些什麼,但真怕江哲殺雞儆猴,便退縮了回去。
掃視現場,江哲冷聲一笑。
“這就露出本性了,彆急,日久見本性。”
“儒家不再是唯一。”
“我知道你們大多是儒家之人。”
“我不是針對你們,而是針對民族氣節。”
“我華夏兒郎需要野蠻時就該野蠻,需要溫和時就該溫和。”
“對華夏人,我們可以溫和;但對外邦,我們需要同仇敵愾。”
“儒家不再是過去的儒家了,可以修身養性;但不能迂腐。”
“因為在未來,你們的大儒變得過分迂腐;儒家的禮義信,在未來孩子們心中卻會變成——【我對外邦友好,然後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外邦總是高我華夏一等】”
“因為未來的媒體,輿論攻勢,導致我華夏低學曆之人,以及無法分辨是非之人,天生感到弱白人一等。”
此時,武將們一臉憤慨。
我華夏兒郎怎可以天生低那勞什子白人一等?
外邦白人?
豈不是彈指間可滅?
他們在未來是怎敢騎華夏頭上作威作福的?
江哲一臉讚賞地看向武將們,“你們倒是有血性,不過這個跟武無關;而是跟文化殖民有關。”
“那是文人的事。”
目光落在文臣身上。
“現在你們或許不理解,等到了未來,你們自會知曉。”
“所以現在可提前避免,未來孩子們骨頭太軟;所以現在恢複諸子百家。”
“隻有競爭,隻有百家同台,才能齊開綻放。”
“讓華夏兒郎充滿血性的同時,還更要明辨是非,舉一反三。”
“除此之外,未來的這個位置,不允許文臣上;隻許文武兼修之人上。”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可有異議?”
話落,文臣們不敢言。
哪怕有異議,那也不敢說呀!
武將們雙眼放光,連連點頭認可。
“江先生英明,那位置的人確實不能一直是文臣;像朱棣那般,文武兼修最完美!”
“文臣大多迂腐,我敢說,江先生的謀略一定下,未來上位的必然都是明君。”
“誰不當明君,我第一個反了他的;如果我死了,就由我的後人們上。”
“...”
“很好,非常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