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離環顧一圈眾人,越來越多的大臣臉上都露出了新奇與明悟的目光。
他們首次聽到【一國兩製】的方案。
與其稱金國為宗主國,跟如今已換門庭的大宋混豈不是更好?
如今大宋的君王不是趙家昏君,而是眼前這文治武治都有之人。
他的一舉一動完全能左右金國與夏國的發展!
江離的目光最後落在李乾順身上。
循循善誘地解釋:
“在不損傷華夏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在不損傷大宋的利益前提下,你們可以做任何事。”
“你們可以走諸子百家路線,提高自身的國力。”
“你們也可以對外擴張,無需太考慮大宋的意見。”
“若在未來,我百年後;你們大夏出現能人,而大宋出現昏君,你們可以直接以【靖康之難】去坐那位置。”
“倘若百年後,你們大夏出現昏君,大宋出現明君,你們完全可以讓大宋的軍隊來靖康之難。”
“反正!”
“隻要是為華夏好,為腳下這塊土地好;不讓外族入侵,我壓根不關心這個華夏是誰當皇帝!”
“當然,在未來華夏遭遇滅頂之災之際,你們必須出手協助!”
隨著極具誘惑力的發言落下,頓時引起了全大殿的人的沉思。
他們從骨子裡就一致認同自己是華夏人,炎黃子孫的後裔。
就連曆代李元昊以及其後麵的帝皇,都認同他們自己是華夏的一份子。
而大宋——
那炎黃子孫的身份就更為正宗了!
隻有金國,金國才是真正的外族入侵!
恍惚間!
大夏的文臣武將們感到茫然。
若大宋滅亡,大夏崛起——屆時大夏就是華夏正統。
仔細想想,打來打去,好像之前確實在跟外族聯合起來欺負大宋,掠奪資源、土地。
如今有一個來自大宋的猛人前來調和,且那人都承認了大夏也是華夏正統...
那麼這場戰爭,似乎真的沒有必要再繼續了。
反正敵我雙方都出現了大量傷亡。
如今大夏確實勞民傷財。
尤其是江離的一國兩製方案...
完全給了大夏自由發展的潛力與可能。
甚至人家還許諾——可以向外國小國擴張,無需再考慮中原地區。
等時機一到,等大夏的國土麵積足夠大,擴張到比大宋還大——屆時炎黃華夏正統就得落在大夏的名上。
思索通透後,越來越多的大夏的文臣紛紛開口:
“陛下,此計可行。”
“陛下,一國兩製方案,是承認了我們大夏的華夏身份,炎黃子孫的身份;隻是大宋更為正統,隻是目前他們有點羸弱;但依舊是比較弱的華夏大哥。”
“附議,我們是後崛起之秀,我心甘情願認大夏為華夏二弟。”
“我們目前的所作所為,確實隻是內鬥;反正在未來的大夏會被蒙古滅亡;與其滅亡,不如我們聯合起來,減少自家人的損傷。”
“附議,大不了到時候我們向外擴張,外部一堆小國等著我們去征服呢!”
“...”
原本沉寂的朝堂,頓時熱議紛紛。
江離掃視一圈,發現每個大夏臣民的眼神中有光。
那是忽然想通了,意識到了什麼。
而那些降夏的大宋臣民臉色卻有些不好。
不等他們站出來,江離冷聲開口:
“那些降夏的你們幾個,彆開口了;你們一旦開口;將會成為大宋與大夏的罪臣!”
“隻要老老實實的,當一輩子大夏之臣,反正都是華夏;在哪裡為誰做事,沒有任何區彆!”
這話一出,那些降臣一臉愕然。
見江離給他們一個台階下,那些降臣自然不好再多言語。
此時,龍椅上,李乾順已經閉上了眼,在思考其利弊。
無論怎麼聽,怎麼看,都是利大於弊。
大不了,大宋是大哥,大夏是二弟。
從華夏曆史來看,他們大夏創立確實很晚!
李乾順睜開眼,臉色極為嚴肅,目光落在李察哥的身上:“老李,你怎麼看?”
李察哥帶有深邃的目光看向江離。
“我不得不說,你很適合做一名談判家。”
“就連久經沙場,見多識廣的我都被你說動了。”
“若要完成你所說的,那麼強大的金國必須得先滅亡;否則完顏氏一直是大夏與大宋懸在頭頂的敵人。”
“若遇此問題,你會如何做?”
江離聞言,突然笑了,“金國,滅了就是。”
此話一出,全場眾人紛紛目露詫異之色。
強大的金國,你竟口出狂言,滅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