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很理解對方,既有可以回老家和家人團聚的喜悅,又有馬上要進入一個陌生體係的迷茫。
出聲安慰道,“青哥,回去以後天天都可以看到老婆孩子多香。”
不等李青回複又繼續說,“而且以你的收入在杭城,足夠讓一大家子人都過得很舒服了。”
這也是陳默自己有感而發,遙想自己前世創業失敗以後,事業不順,生活也是一團糟。
甚至於在前世經濟衰退的2024,想找一份體麵的工作都不容易。
更誇張的是各種消費降級,甚至有一種錢越來越值錢的感覺。
聽到陳默的勸慰,李青腦海裡浮現的畫麵是每次回家時老婆溫柔的問他有沒有吃過飯,以及家裡兩個小祖宗淘氣的模樣。
家的溫馨足以讓他把心裡的那一絲因為要去陌生體係的迷茫情緒強行抹除。
他結婚晚,家裡老大都馬上念小學,老二才兩歲。
這次工作調動正好讓他可以兼顧,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老婆孩子身上,事業也沒有丟掉,他確實很滿意。
再看看對麵坐著的陳默,他是真沒想到自己徒弟成長得這麼快。
這才幾年就跟自己一個級彆了。
他還記得4年前去陳默學校做校招的時候,這小子筆試居然滿分。
雖然是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題目,但是要讓市場上工作2、3年的程序猿來做也大概率是拿不到滿分成績的。
要知道當時的陳默才剛上大四。
後續的集體麵試也沒讓他失望,陳默依然是那個最靚的崽。
隻是最後麵試完後他跟陳默以及幾個通過麵試的同學聊天交流期間,當他說到“在華興幾年你們肯定能買房。”的時候,他分明看見陳默在翻白眼,把他氣得夠嗆。
華興科技在2010年的時候遠沒有像後來那般在國內聲名顯赫。
那時的華興公司,其核心業務聚焦於麵向B端(企業端)的通信服務領域。
他們的主要客戶群體是諸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這樣的大型國有運營商,以及德國電信和At&t等國際知名的通訊巨頭。
那個時候華興幾乎完全將精力傾注在了與這些B端公司的合作上,對於C端(個人消費端)市場則涉足甚少。
普通的C端消費者平常也很少接觸到華興公司的產品。
當年的陳默懵懵懂懂參加華興公司麵試的時候,就是一個滿心隻有對編寫程序的熱愛和一腔熱血,但對於職場、行業動態等方麵的知識卻知之甚少青澀大學生。
彆說了解華興科技作為國內科技巨擘的地位,就連它已然躋身世界500強行列這件事,陳默也是渾然不知。
甚至麵試前都沒做過功課,他第一反應是這公司不就是給中國移動做訂製手機的嗎?
對了,那會兒的華興手機還是功能機。就是那種前世00後們幾乎都沒用過的功能機。
當時陳默有初高中去念了大專的同學,已經提前他一年畢業在社會上打拚了。
他很清楚的知道那幾個同學一個月的工資大概都是2500塊到3000塊之間。
還是稅前,扣完社保公積金就2200到2700的樣子。
陳默覺得買房離他很遠,可以說是遙不可及,鼠目寸光的他甚至都沒想過自己能買房。
所以當陳默聽見李青當時說他在華興工作幾年就可以買房的時候忍不住翻了白眼。
心中不由腹誹到你接著畫餅接著吹。
這也得虧是在不久後的新員工聚餐中李青通過第三人得知了陳默當時的想法。
不然他高低得讓陳默試試他李青牌的小鞋穿著會有多麼舒服。
即便是這樣,李青依舊很看好陳默。
他在給新員工安排導師的時候,糾結了好久在陳默的導師欄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嚴格意義上來說,李青其實是有點犯忌諱的。
雖然公司沒有明文規定,但是華興的潛規則就是已經轉到管理序列的領導乾部就不能再給下屬當導師了。
原因也很簡單,作為部門領導是要給所有下屬打績效的。
前麵提到過績效對所有員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你的徒弟和其他員工一起被你考評,即便你做到了公平公正也很難避免流言蜚語。
李青的態度則是認死理,覺得陳默是好苗子就想要自己親自培養。
好在是陳默在進公司的幾年的表現實在讓人無可挑剔,連帶著李青大家也覺得他慧眼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