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這是渡河項目進入全球推廣階段後,我們IT體係下幾個關鍵研發團隊最新的HC(HeadCOUnt,人員編製)需求,優先級很高,尤其是懂分布式數據庫底層優化和大型跨國ERP項目交付的專家。”
不久後吳薇將一份文件發到她的Welink上,“之前合作的幾家獵頭公司,推過來的簡曆匹配度不太理想,項目組那邊催得緊。陳總對這塊人才的交付速度和質量,要求一向很高。”
她提到“陳總”時,語氣裡那份自然而然的敬畏,讓藺珊珊心頭微凜。
“明白,吳總。我先梳理一下需求,結合之前做渡河Mapping時積累的人才庫看看。”藺珊珊點頭,迅速進入狀態。
這是她的戰場,雖然換了陣地,但武器依舊依然鋒利。
她識人的眼光、對技術趨勢的敏感、以及渡河項目期間建立起的那個涵蓋國內外頂尖技術人才信息的“小金庫”一直都是她賴以生存的重要優勢。
藺珊珊花了整整一天,一頭紮進浩如煙海的需求文檔和過往簡曆庫裡。
華興的招聘係統龐大而複雜,但她很快摸到了門道。
她不再需要像在光芒國際那樣,為了一個職位去向客戶(現在就是她自己部門)反複溝通、解釋、甚至爭辯JD(職位描述)的合理性。
在這裡,需求就是需求,是來自渡河項目組、來自陳默直接領導的技術團隊的命令,清晰、明了。
這種“甲方”的強勢感,起初讓她有些不適應,甚至有種被綁住了手腳的錯覺。
不能自由地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尋訪方向,必須嚴格框定在項目組劃定的技術棧和經驗範圍內。
但很快,她發現了其中的優勢:目標極其明確,資源可以無上限地調動(隻要理由充分),內部信息的獲取暢通無阻。
她拿起內線電話,撥給了渡河項目高斯數據庫團隊的最新負責人。
一個她之前在獵頭時期就打過交道、以技術強硬和脾氣火爆著稱的女人——蘇琳。
對,就是蘇琳。
彆看她是女生,彆看她在陳默和馮亦如麵前唯唯諾諾,但離開了兩人魔爪後對待其他人那是重拳出擊。
聽說還把下麵30多歲的男工程師罵哭過。
想想都可怕。
“蘇總,我是集團IT人力資源中心新來的藺珊珊,負責支持咱們數據庫團隊的招聘。關於分布式事務引擎優化專家的那個HC,有幾個技術細節想跟您再確認下,方便嗎?”她的語氣專業而直接,沒有絲毫乙方慣有的迂回試探。
電話那頭的蘇琳顯然愣了一下,大概沒想到HR會問得這麼深入。
“哦?藺工?你說。”語氣裡帶著點意外和審視。
藺珊珊沒有廢話,直接拋出了幾個關於他們自研數據庫在跨國高並發場景下遇到的具體性能瓶頸問題,以及她對候選人需要具備哪些底層調優經驗的理解。
這些問題,顯然戳中了蘇琳的癢處。
電話裡的聲音立刻從審視變成了滔滔不絕的技術探討,甚至主動提供了幾個他們內部測試的失敗案例細節。
掛了電話,藺珊珊嘴角微揚。
這就是華興,技術為王的聖地。
在這裡,專業性就是最好的通行證,比任何“關係”都管用。
她迅速根據這些一手信息,調整了人才尋訪的關鍵詞和方向,並精準地圈定了三家獵頭公司作為重點對接對象,其中自然包括了老東家光芒國際,以及她曾經最熟悉也最“忌憚”的愛德森(Add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