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華興在芯片設計工具領域,向那座被國際巨頭把持數十年的堡壘,吹響的總攻號角!
馮庭波的身體已經完全轉向那三塊白板,她有些激動。
海思作為設計方,對eda工具的依賴和痛點,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這條鏈的完整與否,直接關係到海思乃至整個華興尖端芯片的生死。
她看著“盤古引擎”、“伏羲助手”那一個個充滿野心的名字和實實在在的性能數據,一股滾燙的熱流從心底湧起,混合著巨大的壓力和同樣巨大的期待。
她和陳默暗地裡為這個布局努力了兩年多,甚至可以說是從渡河項目的第一天起,就在悄悄的為此奮鬥。
陳默在明,她在暗,兩人幾乎是聯手瞞過了所有人。
宋春雷重新戴上了眼鏡,鏡片後的目光反複掃視著三塊白板。
尤其是“鐘耀祖團隊”和“ai驅動”那幾行字上。
作為掌管集團技術投資方向的老帥,他深知這種核心自研能力,尤其是ai賦能的尖端工具,在未來競爭中的決定性價值。
這步棋的凶險與潛力,都大到難以估量。
周振宇更是感覺後背已經完全濕透,心臟狂跳不止。
他負責海思與eda的協同,暗自想著這條鏈一旦真正打通並成熟,將給海思的設計能力帶來何等恐怖的提升。
這不再是受製於人的工具,而是可能成為領先對手的武器。
馮亦如的目光則牢牢鎖定在第三塊白板上。
鐘耀祖團隊那些耀眼的突破,是他直接領導下的成果。
也是他嘔心瀝血,在無數個不眠之夜,頂著巨大的壓力,協調資源,才讓這些天才的構想一步步變成現實的代碼和引擎。
強烈的自豪感和沉重的責任感交織在一起。
陳默將所有人的反應儘收眼底。
他關掉了激光筆,紅色的光點消失。
會議室陷入一種更深沉的安靜。
“布局完成,鏈條初成。”陳默的聲音打破了寂靜,像重錘敲在每個人心上,“但這隻是開始。鏈條的強度,需要實戰的淬火;拚圖的縫隙,需要用真正的設計流片去磨合、去填補。”
他目光率先放在馮亦如臉上:
“亦如,整合禾芯,打通它與自研後端、驗證工具的接口,是當務之急。引擎,在馮總指定的5g基站芯片前端設計中,發揮出它應有的價值,拿出讓foundry晶圓廠)信服的仿真報告。”
“明白,陳總。”馮亦如的回答很沉穩。
陳默又看向馮庭波:
“馮總,海思的壓力最大。
自研工具鏈的可靠性驗證,必須用最先進、最複雜的設計來壓測。
baong5000,隻是開胃菜。
後續麒麟980、昇騰910...
這些旗艦芯片,要逐步、分模塊地導入我們的自研流程,尤其是鐘耀祖的後端和驗證工具。
風險和收益並存,這步,必須跨出去。
拜托您了。”
馮庭波深吸一口氣,眼神裡的壓力化為火焰:
“海思責無旁貸。
baong5000的射頻前端模塊,就是禾芯工具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