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特區,六月的空氣已然悶熱潮濕,仿佛醞釀著雷雨,與聯邦政府大樓內某些辦公室裡的氣氛相得益彰。
對華興的實體清單製裁正式落地已超過三十天,預期的“瞬間窒息”效果並未以理想中的方式呈現。
這讓最初推動這一強硬措施的某些決策核心感到了焦躁。
也使得內部原本被壓製的不同聲音開始有了重新評估的空間。
在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一間配備了防彈玻璃和高級加密通訊設備的簡報室內,一場跨部門的高級彆評估會議正在進行。
與會者包括BIS的高級官員、來自國防部、國務院、情報機構以及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代表。
空氣淨化器低聲工作,卻驅不散空氣中無形的緊張因子。
“先生們,女士們,過去三十天的數據和我們收到的初期反饋已經彙總。”主持會議的是BIS的資深官員,威廉·哈珀(WilliamHarper),他麵色嚴肅,語調平穩,但眼神銳利地掃過在場每一個人。
“製裁已全麵生效,尤其是對華興核心業務係統和數據庫的停止服務。
現在,我們需要客觀評估第一輪打擊的效果。”
他示意助手播放幻燈片。
屏幕上顯示出複雜的圖表和數據流。
“首先,關於芯片及硬件斷供。”國防部的分析員馬克·詹金斯(MarkJenkinS)首先發言,他的聲音乾脆利落。
“根據我們的監測和供應鏈情報,華興及其關聯公司確實停止了從高通、英特爾、美光等主要供應商的新增采購。
這表明製裁在規則層麵得到了遵守。但是,”
他話鋒一轉,切換了一張圖表,上麵顯示著全球航空貨運流量和幾條特定航線的異常波動。
“我們有充分證據表明,在華興被列入清單後的‘黃金72小時’乃至其後一周,他們動用了驚人的資源進行全球搶運。
包機數量激增,主要流向鵬城、蓉城等華興主要基地。
我們判斷,他們成功囤積了相當規模的關鍵芯片和元器件庫存。
這意味著,製裁對其硬件供應鏈的衝擊,效果會有延遲,預計在未來十二個月後,隨著庫存消耗,才會真正顯現。”
這番話讓會議室裡響起一陣輕微的議論聲。
這在意料之中,但華興反應的速度和力度依然令人側目。
“這正是製裁的預期效果之一,”一位來自白宮國安會的顧問接口道,他試圖定調。
“消耗其財務資源進行囤貨,打亂其正常生產節奏,為其競爭對手爭取時間。
關鍵點在於,庫存總會用完。
我們需要的耐心。”
“耐心?”一個略帶質疑的聲音響起,來自國務院的代表,助理國務卿凱倫·史密斯(Karen&nith)。
她扶了扶眼鏡,目光投向哈珀。
“威廉,我更關心的是軟件和服務層麵,尤其是OraCle係統的斷供。
這才是理論上能最快見效、造成最大內部混亂的‘抓手’。
一個月過去了,效果究竟如何?
我們收到任何關於華興業務運營出現嚴重混亂的報告了嗎?
哪怕是來自其競爭對手或供應鏈上的間接信息?”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哈珀和一位負責技術監控的分析員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