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您的彙報很精彩,案例也很吸引人。
但是,我們央企和你們華興不一樣,業務更加傳統和複雜,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對係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是極致苛刻的。
我想問的是,你們的高斯數據庫,在極端故障場景下的恢複能力,比如數據中心級災難,RTO(恢複時間目標)和RPO(恢複點目標)具體能達到什麼水平?
能否提供經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的測試報告?
而不是華興自己的一家之言。”
這個問題相當尖銳和技術化,直指災備能力的核心指標,顯然是想給陳默一個下馬威。
台下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陳默。
陳默臉上依舊帶著淡淡的微笑,沒有絲毫慌亂。
他甚至沒有去看PPT,直接回答道:
“王總問到了要害。
災備能力,尤其是金融級、能源級的容災,確實是核心係統的生命線。
我們在設計之初,就確立了高於OraCle原方案的容災目標。”
陳默略微停頓,清晰地說道:
“基於高斯數據庫的‘同城雙活’架構,依托我們自研的數據同步技術,可以實現RPO=0(數據零丟失),RTO<1秒(業務恢複時間小於1秒)。
對於異地災備,根據網絡延遲和帶寬,RPO可控製在秒級,RTO<1分鐘。
所有這些都是在我們自身的全球容災體係中經過多次實戰演練驗證過的數據。
至於第三方權威認證......”
他操作電腦,調出一份帶有CNAS(華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標誌以及某國家級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印章的檢測報告摘要:
“這是國內頂尖的信息安全測評機構對我們高斯數據庫V3.0版本進行的全麵測評認證報告。
其中就包括高可用和容災能力的專項測試,全部指標達到或超過了金融級最高標準(A級)。
如果王總需要,會後我們可以提供報告的詳細章節。”
他的回答條理清晰,數據準確,並且有第三方背書,直接化解了對方的刁難。
關鍵是這特麼是陳默起家的玩意兒啊,當年在華興的第一個金牌員工就是靠帶業務容災演練的核心成員拿到的。
這簡直是撞到了他槍口上...
陳默著實挺無語的,還你們央企要求高,就特麼整個這方麵的認證都是基於華興IT弄出來的。
幾年前全華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能大規模做帶業務容災演練的也隻有華興。
王某張了張嘴,似乎還想追問什麼細節,但最終隻是點了點頭,麵無表情地說了聲“謝謝”,坐下了。
台下幾位稍微懂行的CIO微微頷首,看向陳默的目光多了幾分認可。
更多真正懂行的CIO看王某就像在看沙雕,這老王特麼用祖師爺的方案和數據質疑祖師爺...
不得不說是真的6。
另一位來自某大型運輸集團的CIO接過話筒,問題同樣實際:
“陳總,替換OraCle不僅僅是數據庫本身,還涉及到大量周邊係統、存儲過程、應用軟件的適配和改造。
這塊的工作量和成本非常巨大,華興的遷移工具和服務,能覆蓋到什麼程度?
如何保證我們現有成千上萬個存儲過程和業務邏輯的平滑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