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緩緩駛過瀘川縣寬闊的街道,並沒有用多長時間,就到達了瀘州州學的牌樓前。
從這裡開始,車馬就都不能再往前了,隻能徒步進入。
下車後,陸北顧細細地打量著。
眼前是一片氣勢恢宏的建築群,青灰色的圍牆綿延不絕,正對著他們的高大牌樓上書“瀘州州學”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牌樓兩側則有石獅威嚴矗立,守護著這座學府的莊嚴。
“真是比縣學氣派多了。”另一輛牛車上下來的竺楨忍不住低聲感歎。
“確實如此。”盧廣宇也說道,“合江縣學跟瀘州州學一比,真就是小巫見大巫。”
朱南星沒有看州學,反而有些羨慕地盯著韓家的牛車看了半天。
其實他們剛才已經在車上討論了,在聽盧廣宇講過前後經曆後,對於韓家兄妹對陸北顧如此尊重,也是頗為讚歎.才華過人的人,果然是走到哪都得人待見。
韓子瑜臉上露出自豪的神色:“這原本是前唐的書院,已有三百餘年曆史了,雖然擴建了一大圈,但很多核心建築基本都沒怎麼動過。”
陸北顧點點頭,接下來,他就要在這裡度過一段難忘的求學時光了。
韓子瑜之前應該已經跟守門人打過招呼了,他們並沒有受到阻攔。
暫彆韓三娘後,他踏入州學大門,立刻感受到一種肅穆的氛圍。
腳下的青石板被歲月磨得光滑如鏡,兩側碑廊中石碑林立,上麵刻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這上麵刻的什麼?”
“從前唐以來瀘州中進士的人,姓名、事跡,都會刻上去。”
遙望著碑廊,幾名新生不由地有些心生向往若是自己高中進士,也將名字刻在上麵,激勵著後來人,該是何等榮耀?
“這邊走。”韓子瑜熟門熟路地引著眾人穿過前院,“正堂是辦理入學的地方,後麵是講堂和學舍,西側是膳堂和浴堂,東側是藏書樓和孔廟。”
微風拂過,帶來遠處鬆濤與墨香的混合氣息,陸北顧扭頭看去,遠處果然隱約可見高大的藏書樓的輪廓,旁邊則是掩映在鬆柏間的孔廟。
這裡麵是有說法的,東方屬木主文昌,所以大的書院都是“左廟右學”的格局,而孔廟的規模,往往不在教學區之下。
而在正堂當麵,卻是聳立著一株高大的古樹。
“這棵樹據說是前唐時書院初創時,第一任山長親手栽下的銀杏樹,如今已是三人合抱的參天古木了再過幾個月,等到秋日金葉鋪地,煞是好看。”
正堂內,幾位身著儒衫的先生正在案前整理文書。
見眾人進來,一位須發花白的老者抬頭問道:“韓子瑜,你身後這些可是今年新入學的縣學生?哪個縣的?”
韓子瑜上前行禮:“回先生,正是,這是合江縣學榜首陸北顧,其餘幾位也都是今年新入學的合江縣學生。”
負責登記的老者的目光在陸北顧身上停留了片刻,微微點頭:“縣試文章我看過,不錯。”
他推過一本名冊。
“先登記姓名、籍貫,領取學牌和《學規》。”
陸北顧恭敬地執筆,在名冊上工整地寫下自己的信息,他注意到名冊上已有十餘人登記在前,筆跡各異,有的工整嚴謹,有的灑脫不羈。
“這是你的學牌。”老者遞過一塊竹牌,上麵刻著姓名等字樣,“隨身攜帶,出入州學以及去膳堂、浴堂、藏書樓等地都需查驗。”
陸北顧麵色古怪地接了過來。
所以,這玩意就是州學裡的“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