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的軍營並未集中於一處,而是一分為三,分布在南陽城的三個方向,仿若一個巨大三角,隱隱將南陽城圍困其中&bp;。
張大山是最早率軍抵達南陽城城下的聖教將領,麾下統領著一萬兵馬。
天色漸暗,暮靄如同輕紗,緩緩籠罩大地。
張大山身著厚重的鎧甲,獨自佇立在營帳前,目光緊鎖著南陽城。
寒風如刀,呼嘯而過,吹得軍旗獵獵作響。
在這肅殺的寒風下,南陽城宛如一頭蟄伏的巨獸,靜靜俯臥在廣袤的大地上。
“哎。”
許久之後,張大山重重地歎了口氣,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臉上滿是憂慮之色。
就在這時,一道溫和的聲音從他身側傳來:“將軍何故歎氣?”
伴隨著話音,一位中年男子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走來。
他身著一襲青色長衫,頭戴純陽巾,身姿挺拔,舉手投足間散發著儒雅不凡的氣質。
張大山聽到聲音,立刻知曉來人是誰。
他迅速轉過身,雙腳並攏,雙手抱拳,恭敬地拜道:“宋先生。”
宋先生,全名宋慈,南陽茲鎮人。
雖一生未能考取功名,但腹中頗具學問。
在聖教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張大山敏銳地察覺到,自己的能力漸漸跟不上聖教的發展節奏。
他既不通文墨,又缺乏係統的行軍之法,全靠著教主的青睞,才在聖教中占據一席之地。
然而,隨著聖教規模愈發龐大,教眾數量與日俱增,張大山深知,若自身毫無進步,這份青睞恐怕難以長久。
為此,他找到肖青,誠懇地請教應對之策。
肖青正是在張大山的引薦下,才加入聖教,二人交情深厚。
聽完張大山的苦惱,肖青爽朗地大笑起來,隨即為他指明方向——幕僚!
這天下的官員,哪個沒有自己的幕僚與師爺?
你不懂沒關係,關鍵是要找到懂行的人,跟他們學,聽他們講,照著做。
隻要能辦好教主交代的事情,聖眷自然不會衰減。
張大山對肖青的建議深以為然。
於是,肖青便將宋慈推薦給了他。
宋慈雖無功名在身,卻極富才學,肖青早聞其大名。
聖教拿下茲鎮後,張大山依照肖青的建議,派人將宋慈“請”到了軍營。
說是請,實則是直接帶人將宋慈綁了過來。
這般做派,宋慈自然是極為憤怒。
我堂堂讀書人,頗有才學,你們怎麼敢如此無禮。
對此,張大山很有誠意,當即拜宋慈為師,並且負荊請罪。
又言,自己這般做,都是為了宋慈的安全著想。
將來即便自己敗了,宋慈也可推脫是賊人綁了自己,自己絕對沒有從賊。
這番話聽得宋慈哭笑不得,但心中的怒火倒是消退了一些。
在之後~~~~
隨著兩人的相處,宋慈就屈服了。
屈服的原因有三。
一:張大山對他極為恭敬,且對他的建議非常有看重。
二:聖教各種奇奇怪怪的科技產品,讓宋慈意識到一個問題。
大明朝這次麵對的敵人,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