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彆人的歌我不習慣。”許誠搖搖頭,道:“我還是唱自己的歌吧。”
隻有唱從係統商場裡買來的歌,才能開外掛這事,許誠也沒處說,也解釋不了。
李良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作品對於創作人而言,是同自己孩子一般的存在。
大多數父母,都不會認為自己孩子很差勁,同理,每個創作人也不會認為自己寫出的作品很差勁。
固執一些的,就算自己的作品泯滅於眾,也不會認為是自己寫的不好,而是怪消費者不懂欣賞。
尤其是像許誠這種,一開始就寫出《山丘》這種經典的人,起點太高,容易迷失自己。
固步自封,驕傲自滿。
李良就怕許誠變成這樣。
“那你先把歌給我看一下。”李良決定先看看質量再說話。
這些都隻是他自己的擔憂,在沒看到歌曲質量之前,李良是不會說話的,免得再被打臉。
許誠攤手道:“還沒想好。”
其實不是沒想好,而是錢不夠,下一場該唱什麼歌,許誠早就定了下來。
歌曲質量還是最重要的,離下次比賽還有一周呢,如果可以的話,許誠還是想買S級彆的歌曲。
許誠想等等,看節目後續的影響力,能不能湊齊一萬點情緒值,就像李良說的那樣,下場比賽極其重要,必須慎重對待。
至於排練時間不夠?
這是完全不存在的,有係統這個外掛,對於許誠而言,記住歌詞才是最難的。
“沒想好?”李良敏銳的抓住了‘想’這個字眼。
沒想好而不是沒寫好,也就是說許誠是在選歌,這十年你到底寫了多少歌啊?
“確定了第一時間跟我說。”李良不再想這些,如果許誠寫的歌很好,對他沒半點壞處,如果寫的真不行,那就隻能良言相勸。
反正到時候再看,隻是又想起潘良文,免不了提醒一句:“潘良文的事情還沒過去,賽場上的事我給你解決了,你要小心賽場外的事。”
“圈子不同,我也幫不了你什麼。”
“家師易紅梅。”對此,許誠隻是毫不在乎的回了一句。
潘良文在樂壇能量確實很大,但那又怎樣?
央音畢業,老師還是易紅梅,就是許誠在樂壇最大的靠山。
許誠不曾主動惹事,但也不怕事。
很多時候,不管什麼職業,隻要想往上進步,就不可避免的得罪人。
就拿娛樂圈來說,資源是有限的,想要得到資源,就需要競爭。
既然是競爭,肯定會有贏家跟輸家。
競爭失敗,心胸寬廣之人,會覺得是自己實力不濟。而心胸狹隘之人,就會把自己的失敗,全都怪罪給贏家。
很不幸的是,潘良文就是個心胸狹隘的人。
這也正常,人與人之間,總是充滿惡意的,沒人會把過錯往自己身上攬。
這一點,許誠早有準備。
隻是他沒想到,潘良文竟然會選擇當眾撕破臉。
李良輕笑道:“我倒是忘了,你還有這個背景。”
隻是這些年又不常聯係,再好的感情也會淡吧?
更何況,易紅梅地位再高,也隻是一個老師的角色而已。
潘良文可沒那麼簡單,一級演員、某民間音樂協會副會長(其實就是一個小團體),
華語樂壇前三,光夏娛樂的音樂總監,滬音名譽教授、亞洲流行音樂大獎評委、華語樂壇三大獎評委……
諸如此類的身份數不勝數,他確實有擺弄規則的資格,也有底氣。
相比於他,易紅梅就僅僅隻是央音教授罷了,再無其它身份。
難不成還有什麼我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