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在表達什麼主題。
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如果創作者有所解讀,那麼一切以創作者為準。
《最佳歌手》這首歌,到底在表達什麼,在地球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是以歌詞為主進行的解析,另一種是以歌曲MV表達出的信息,再加上歌詞的深度解析。
但這並不是地球。
在這個世界上,許誠才是所謂的原創,擁有一切解釋權。
他說這首歌是以周立真實經曆,改編而成的歌曲,那這首歌就是這個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最佳歌手》原創作者許嵩,也跟顏予初一樣,都是在創作天賦上才華橫溢,卻在聲樂天賦上強差人意的那種。
緣分這種東西,果然妙不可言。
【歌曲“最佳歌手”演唱中……】
【當前體質:83,原有唱功:61,自身狀態極佳,唱功臨時提升至87點!】
感受著係統賦予的力量,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許誠開口唱道:
【我們最好的遇見,
是現在這樣的四月,
柳絮扶著那條街,
像大雪一樣的熱烈~】
沒有前奏,就像一段感情,忽然就這麼開始了。
柳絮紛飛的四月,一個人走在街頭,柳絮惱人厭煩。但和心愛之人走在一起,柳絮也可能變得動人。
境隨心轉就是如此。
這是一對情侶相戀的開端,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你輕輕唱起我的歌,
我受寵若驚的喜悅,
絕佳的歌藝裡麵,
多少故事做鋪墊~】
作為一個不知名的創作者,被人唱起自己寫的歌,“我”感到受寵若驚。
布局就從此刻開始了。
……
“我感覺這就是一首情歌啊,跟最佳歌手這個歌名有什麼關係嗎?”
“情歌就情歌唄,有誰規定這不能是一首情歌嗎?”
“雖然歌挺好聽,但從立意上跟顏予初的《風華絕代》比低了很多,格局要大啊!”
“聽首歌而已,要這麼大格局乾嘛,要這麼說,我還覺得許誠的唱功,比顏予初高了不止一個檔次了!”
“理性討論!彆拉踩啊!”
從前麵歌詞來看,《最佳歌手》就是一首情歌,跟它的歌名似乎完全聯係不起來。
顏予初也是這麼認為的。
好好的一首情歌,取什麼“最佳歌手”的名字嘛,改個名,叫“最佳情侶”多好!
但慢慢的,又是沒有任何鋪墊的,這對“最佳情侶”突然分手了。
而後麵的歌詞也越發怪異,叫人看不明白。
【清晨回籠做了夢,
你成明星開演唱會,
場館裡歌迷很多,
我被人潮推到儘頭~】
……
“到底是‘做了夢’還是‘做噩夢’?我怎麼聽著像是做噩夢?隻有我一個人聽錯嗎?”
“不止你一個!我聽著也像是做噩夢,可字幕上的字是做了夢,我還以為隻有我耳朵壞了!”
“感覺這首歌好莫名其妙啊,突然戀愛,突然分手,然後又突然做夢,視角一下轉到演唱會去了,這之間有什麼必要的聯係嗎?”
到底啊“做了夢”,還是“做噩夢”,這都是許誠故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