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天下,有兩個人惴惴不安。
第一個,是我們的老朋友、晉王爺——孫芝。
先周帝死在了晉陽城中,這是不爭的事實。至於他到底是被皇後殺死的,還是被晉王殺死的,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在文訓眼中,這兩點沒有區彆。
鄭承周製,從老周家那裡繼承了天下,自然也要為他們報仇雪恨,以安舊人之心,以求名正言順。
在文訓稱帝的同時,真定行營都部署、鎮北將軍、淮南侯李繼賢,已經在緊鑼密鼓的運輸糧草、聚集兵馬,準備再次進入太行山寫生。
升任馮翎知府的柳耒和升任河內太守的李卿,也在西邊組織兵馬,磨刀霍霍。要乾什麼,不言而喻。
文訓還派人從燕雲進入雲中府,聯係申屠明光,邀請他一起為先周帝報仇,出兵南下,會獵晉陽。
但這一次,申屠明光以漠南局勢緊張為由,拒絕了文訓。
因為草原諸部也在加緊統一步伐。
孫芝知道,自己已經四麵楚歌。現在就看文訓哪天不想批奏折了,提刀領兵來找他。到那時,東、南、西三邊,將會有十幾萬大軍來找他嘮嘮周哀帝的死因。
關鍵是,周帝死在晉陽,他連投降的資格都沒有。彆人或許可以活,但他一定會腦袋搬家,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萬寧象棋:絕殺——無解。
為了在必死之局中求的一線生機,他緊急派人前往孟蜀和李唐,對他們言明唇亡齒寒的道理。文訓一旦消滅了他,下一步一定是趁勢南下,結束唐末以來的百年亂局,一統天下。
所以,幫幫孩子吧~求求了!(雙手合十)
麵對眼下的局勢,孟玄思考了很久。
出兵北上消耗大鄭的國力,牽製他們,確實是最優的選擇。
但這樣也會招致文訓的怒火。
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從以往的曆史總結,凡是大一統王朝,皆是先平西蜀,再下江南。
眼下北方的整合已經完成,大鄭不同於大周當年的那種貌合神離、山頭平衡、派係妥協。它是徹徹底底、完完全全的用軍事力量將北方融合在了一起。
下象棋的時候,你不能隻考慮自己的步驟,也不能隻考慮當前的步驟,你要能算到三四步後的棋局。
孟玄既考慮了如何像劉邦那樣暗度陳倉一統天下,也考慮了自己會不會成為又一個劉禪。
糾結了很久之後,這位年輕的帝王最終決定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少年人老謀深算,老年人不服就乾。
唐皇李雄也考慮了孟玄所憂慮的事情,但他卻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他明確告訴文訓,中原戰亂已久,眼下應該做的是休養生息,與民更始。如果鄭皇執意要再起兵戈、窮兵黷武的話,為了中原百姓的幸福,咱老李就不得不率兵北上、武力調停了。
其用意,就是讓孫芝能喘口氣,像釘子一樣紮在文訓後背,使其無法安心南下。
局勢依舊很複雜,前路撲朔迷離。
麵對這樣的困境,文訓采納了杜宣的建議,派人前往嶺南、荊南地區,遊說和支持他們自主創業。
不要依賴於蜀唐這兩家無良企業,打工是沒有出路的,創業才是人生的破冰之舉。大鄭支持你們,朕和中原百姓就是你們最堅實的後盾。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有夢想的人,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趁著局勢緊張,蜀、唐兩國的精銳兵馬都在北方邊境嚴陣以待,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統一大戰之際。武平節度使張照初豎旗起兵,宣布荊南的事兒,應該由荊南人來決定。
他從長沙出發,開始了統一荊南的偉大事業。
與他有著同樣想法的嶺南軍閥、賀江鎮遏使劉思,改番禺為興王府,登基稱帝,正式建立漢國。
漢國坐擁興王府、齊昌府、南海府,勢力遍布嶺南各地,重兵把守險要關隘,跨州連郡。軍事實力不比孫芝、李遺景這些前輩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另一個惴惴不安的人,是淩晨。
位高權重的年輕殿帥也有懼怕的人,那就是他的娘子,鎮國夫人。
冬雪積在瓦上,還未消融;光禿禿的果樹枝頭,枯木翹皮。房間裡的暖爐炭火明亮,耳垂戴著二百兩銀子買來的祖母綠墜,頭上釵著金葉花鈿,青檸臉色平靜,坐在淩晨書房的案桌前,正握著一本冊子柔聲細語的誦讀。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坐在窗邊凳子上的淩晨尷尬的單手捂嘴,望著窗外掃雪的丫鬟仆人,思索對策。
“笑聲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唉!相公,你說這做詞之人,該有多愁悶煩惱啊?佳人淺笑,卻求而不得,真是可憐~”
淩晨聽見她陰陽完了喊自己,連忙起身走到青檸身後,伸出手搭在她的肩膀上說道:“你聽我解釋。”
青檸輕輕撥開他的手,站起身來幽幽說道:“沒什麼好解釋的,妾身出生貧寒,乃是愚笨村婦,自然比不得那些能吟能舞的玉閣佳人。相公若是喜歡,就納進家來,妾身又不是那善妒的人~”
呃……
“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