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並濟、撫剿並用。
把大棒和胡蘿卜遞到你麵前,二選一,一直是大鄭立國以來慣用的手段。
有些人聽不懂文明用語,還當你好欺負,你要毫不猶豫的給他腦袋上來一棒子,叫他清醒清醒,認清楚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有些人卻是迫不得已或者另有苦衷,你不能見麵就乾,要耐心勸說,循循善誘,使得浪子回頭,避免不必要的流血和戰鬥。
憑借著這一教條,大鄭從汝南起兵,滅掉宋舒,威服淮揚;攻破徐州,關東歸心;鄴城決戰後,河北諸府一半歸附,一半征服。
繼而揮師西進,關中易幟,打趴李遺景;剿滅孫芝,雲中拜服。漢中投誠,孟玄出降。
幾乎全部都遵循著打一架,談一樁的原則。
現在,又該談了。
這次的目標,是牂牁蠻。
如果想要水師東下攻取江南,那就必須集全國之力,一鼓而定。到時候西川可能會防守空虛,兵力不足。
再加上西川距離中原有點遠,如果有事,禁軍到時候也不能及時支援。所以,在對江南發起攻勢前,一定要解決所有後顧之憂。
威脅最大的,就是牂牁蠻。
大理段家都沒他們威脅大。
雲貴高原是個什麼地形,老表們都清楚。氣候炎熱潮濕、樹林茂密叢生,尤其是在五代時期,蚊蟲密集、道路崎嶇,有些地方還有瘴氣。
沒有當地人領路,都不用勞煩土司們動手,進去的軍隊自己會死。
不然孟家四代人經營了半個多世紀的年月,怎麼還是沒能征服牂牁蠻?
現在,蜀軍換成了鄭軍,大蜀皇帝孟玄換成了西南行營都部署種平,但對於牂牁蠻的各位土司們來說,沒有區彆。
有種你就來。
這個地方也不適合空降作戰,掛樹上和撞懸崖的概率極大,落地後無法快速有效的聚集在一起,很容易被挨個點掉。就算聚在一起了,也很難和外麵的主力配合作戰。
麻煩到什麼程度呢?
牂牁蠻的各大土司們自己都無法兼並統一彼此,隻能是互相商量著來,少數服從多數。
但是,他們卻可以隨時從寨子裡下來,對巴蜀平原發動襲擊。
其實大鄭如果鐵了心要消滅他們,也沒有多難,隻要集結十萬人馬,不嫌麻煩一座寨子一座寨子的拆,也能將他們連根拔起。
但這樣做的話,需要的人力、財力、時間成本都太大了,根本不劃算。
而且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隻會引來當地人的敵視和仇恨,就算能用武力解決一時,以後肯定還會麻煩不斷的。
必須要逼降他們,要讓他們明白,大鄭不是收拾不了他們,而是不想讓雙方的百姓和士兵白白流血。
於是,大鄭的使者帶著禮物來到了牂牁蠻各位大土司的寨子和城池裡。
但不是來勸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