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好的地界,除了種糧食,你就不能好好想想嗎?”
“你們這有渡口吧!”
“前元修建大運河,南北取直,最近的運河在哪裡,是濟寧府。”
懷疑的神色一閃而過,你也知道是濟寧府,跑我這邊乾嘛,曹縣的縣令暗暗腹誹。
可惜鄭雄不知道,還是接著說道。
“黃河隻能通航一些小型的船隻,主要的運力還是大運河,曹縣這個位置就很重要了。”
“作為水運的中轉站,這個地方完全可以將境內的交通做好,方便來往的商賈和行人運輸。”
“在這其中收點過路費很合理吧!”
“再說這麼多人從伱的地界路過,你們還可以從中收點稅費,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侯爺的意思是?”
“去小青山那裡好好學學怎麼修路,如何弄一條直通濟寧府運河的大道出來,這就是本侯教你們的辦法。”
“多謝侯爺不吝賜教,侯爺說的,下官倒是聽明白了,可是其中多有難處,土地的征調,民夫調集,包括錢糧問題以應對修路消耗,這一樁樁一件件,不是下官現在這曹縣能夠支撐的。”
“還有這收取過路費,朝中未有先例,再說如何收費也是一個問題,每個路段該收取多少費用,重複收費,高收費,彆人來往的行商也未必肯給啊!”
曹縣縣令給出的都是明晃晃擺在現實的問題。
從他沒有出言反對,而是給出了一條條的疑問和困難也能看出是個能做事的官員。
一通話語,條理分明,無不在說明現實的情況和實際情況相差很大。
所說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
鄭雄也沒考慮那麼多,本來隻是順勢給小青山的那些人拉點讚助,這樣說也是為了更合理些。
以鄭雄的眼光來看,這地方發展物流也是相得益彰。
交通做好,整個曹縣不說起飛,起碼也能讓曹縣走上一個快車道,保障曹縣百姓基本的生活需求是肯定可行的。
本來秉承著管殺不管埋的基本做法,可是彆人既然認真思考了自己的建議,鄭雄也隻能繼續給點自己的看法。
“有困難就要克服困難,不然要你們有什麼用,隻要曹縣境內的交通做好了,保你們衣食無憂。”
“現如今,黃河泛濫成災,匪徒多不勝數,已經影響到了四周,若是不進行改變,早晚會反複。”
“而我先前跟你說的,讓你去小青山看看,參考下他們的模式,看看他們怎麼做的也不是空話。”
“沒有錢糧,你們可以先進行勘驗,周圍三省八縣聯通之地,做一下規劃。”
“規劃完成你可以從途徑的村莊分好路段,有人居住的路段可以直接包給整個村莊甚至是鎮上。”
“無人之地可以直接找商賈投資,都不白乾,路成以後,就是躺著收獲的日子。”
“也就你這的地理位置較好,我給你提這麼個建議,聽不聽是你的事。”
“就本侯所說的話語,你好好想想,言儘於此,機會自己把握。”
“是,下官定然仔細思量,多謝侯爺提點之恩。”
“嗯,飯本侯就不吃了,沒彆的事你可以退下了。”
“下官告辭,侯爺若是有所需求儘管知會一聲,下官定當竭儘所能。”
“嗯。”
曹縣縣令告辭離開。
至此鄭雄除了順路剿匪的想法沒有完成以外,其餘的事情也都基本解決完畢,繞路來這曹縣也是時候離開了。
回頭路沒準備走,鄭雄帶領大軍繞道單縣,還是從運河回京。
沿途也隻是知會了一聲,並沒有其他惹人嫌的舉動。
一路很順利,沿著運河南下,路上暢通無阻,直達南京城。
鄭雄一行人算是小場麵,不值一提,沒達到老朱親自出城迎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