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乾嘛去了,掃黃有時間,現在跟自己說時間緊迫,就很討厭。
“行吧!你要多少人?孤給你送些過來。”
鄭雄掰了掰手指,三大名茶,趕的就是時間,加上祁門紅茶,往多了要,準沒錯。
“一千人吧!勉強夠用了。”
朱標雙手扶額,青筋直跳,還一千人就夠了。
臨時找些能熟練炒製茶葉的師傅還行。
一千人,不忙的時候倒是能找來,但是現在如鄭雄所說,馬上就是茶葉上市的季節,再多人都不夠用,要這麼多人明顯不切實際。
“沒有,頂多給你弄幾十人,你要不要?”
一句話,砍到了零頭,沒這麼砍價的。
鄭雄的一張臉頓時成了苦瓜色。
“這也太少了,最少也得幾百人吧!”
“沒有,孤幫不了你。”
看朱標如此決絕,鄭雄頗為無奈,但是蚊子腿在小也是肉啊!
“行,還請殿下儘快送來,不夠臣去應天府找找吧!”
“對了,殿下再準備個十萬貫,到時候收茶要錢,要早作準備。”
見鄭雄沒多做糾纏,朱標還鬆了一口氣,但是這十萬貫還是將朱標嚇了一跳。
“收茶要錢乾嘛!還是十萬貫。”
不怪朱標嚇一跳,這不是小錢,這麼多錢彆給虧了。
而且明代是施行專賣製度,有專門的茶戶進行種植,還得賣給官府,嚴禁私人買賣。
比如說茶戶種的茶要五五分,一般當做租金繳納。
四川產巴茶,凡四百七十七處,茶二百三十八萬六千九百四十三株,茶戶三百一十五。
建寧上供茶,聽茶戶采進,……置茶戶五百,免其徭役,俾專事種植。
這就是老朱設立的戶籍製度,乾什麼活給你定的明明白白。
等於說,一千斤茶,隻需要付五百斤的茶錢,而且還是抑價收購。
十萬貫,憑這兩州,全力采摘,能不能給完都不一定。
兩人的思維不同,得出的結論天差地彆。
鄭雄想的,就是收茶給錢,製成茶葉倒賣,多準備點錢沒錯。
“收茶要錢啊!製作也要錢,臣也準備了十萬貫,多多益善。”
“二十萬貫,拿去收茶,你可知我大明一年的茶稅是多少,才五萬貫啊!你也太敗家了。”
“啊!不能夠吧!”
“怎麼不能夠,鹽茶專營,咱們雖然收的賦稅不高,茶戶賣茶才三十稅一,但是那是先要扣除其中的一半的,餘下的才是他們的收益,該繳納多少稅款。”
“按你這麼收,有多少錢能這麼造?真的不行還是算了,孤有點懷疑你的能力,可不敢往外投錢了。”
功課沒做足,鄭雄有些想當然。
要是按朱標說的,那麼這筆錢基本上可以省了,直接從茶戶那裡先收租,在用一筆本錢抑價收購。
也不用一個個慢慢收,慢慢收也收不到,沒編戶的,還不能進行茶葉買賣。
天下的茶葉基本被壟斷了,都握在了老朱手裡,也難怪老朱無所謂,給了兩州之地讓鄭雄和朱標折騰。
加上買賣也沒有那麼容易,除了茶馬互市,買賣賺的錢也沒多少暴利可言。
折騰的後果就是,憑兩州的底子,能賺點,但是不多,也就弄點辛苦錢。
跟朱標先前懷疑的一樣,從鄭雄這毫無準備的表現,基本可以確定了。
 本章完